新浪财经

筑基数字未来:九省份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五个要点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关注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6月26日电(曹杰、刘苏毅、张春芳)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自2020年12月全国首部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发布以来,已有九个省份颁布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数据资源的高效管理,从产业数字化转型到数字产业化发展,从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到政策措施的完善,九省份条例涵盖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策支持体系。

图表1:截至2024年6月已公布的省域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图表2:九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知识网络图

第一,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基石,打造数字未来坚实底座。数字基础设施,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革新的驱动力,构成了支撑社会生产力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架构和交互界面。出台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特别强调应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与市政、交通、电力等其他基础设施规划统筹衔接,并强调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与此同时,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构建绿色数据中心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北京、广东明确提出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河北强调要推动高等级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传统数据中心整合改造,内蒙古提出构建高效协同的数据处理体系,推进绿色算力发展,促进算力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

第二,以数据安全和数据资源有效管理为前提,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始终贯穿条例,以强化数据治理规则体系建设为关键。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广东强调应对数据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尤其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数据安全方面,北京提出要强化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构建跨领域、跨部门、政企合作的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平台管理制度规则。对于作为地方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关键抓手的公共数据,河北、广东等地提出要创新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运营机制,建立公共数据开放范围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公共数据目录制管理。河南尤其强调要鼓励使用公共数据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

第三,数实融合是各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过程。数字化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治理方式,最终实现对经济社会全方位赋能。值得注意的是,软件作为数字基础产业均被视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一环。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2023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2470亿元,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5.4%。在此方面,河南、湖南、河北、北京、广东、内蒙古等地强调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培养。在发展数字产业方面,各地发展更强调因地制宜,并将数字技术与场景应用深度结合。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基于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如量子信息、柔性电子、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河南提出要推动省实验室和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及平台建设,支持未来产业发展。

第四,推进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加强数字人才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数字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环节,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今年4月,人力资源部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探索为数字人才培养明确方向。在九地出台的条例中,各地着眼“引育留用”,通过共建技术创新联盟、产教融合基地、课程及学科建设、宣传普及等形式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撑。尤其在建设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方面,河北提出“覆盖全民、城乡融合、公平一致、可持续、有韧性”的要求。在培养方向上,湖南等地强调要培养数字经济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尤其需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图表3:九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对数字素养提升的强调重点

第五,政策措施体系完备,具备容错免责机制。为构建良好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各地条例从政策支持、专项基金或财政资金支持、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国际合作、安全保障、监督评估等方面提供关键支持。除激励和保障措施外,浙江、河南等地还以“法律责任”章节规定了惩戒措施。此外,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迫切需要以包容审慎的态度激励市场和政府探索创新。为此,广东、北京、河北、湖南、江苏等地均提出要建立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容错免责机制。如湖南省提出,对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相应容错免责机制,提高数字经济监管和治理水平;北京市提出,在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除或者从轻、减轻责任。

附表:九地发展数字经济重点方向

更多数字经济政策详情,请登录中经周天数字经济智能决策系统查询

(https://de.xhszjs.com/login)

智库合作热线:010-63073324(张老师)

编辑:李倩倩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