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给厨房添加情绪价值的,竟然是AI?

虎嗅APP

关注

多年前的老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尼奥第一次见到黑客帝国的船员时,他们端上了一碗烂碎的糊状食物,那是“单细胞蛋白质与合成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结合,是身体所需的一切。”虽然听起来很高科技,但看起来就令人倒胃口。

可见,科技进步要让人们获得幸福感为前提。现代人一生平均要吃大约 90000 顿饭,如果连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食物都吃不上,生活在高科技的世界里,人们也很难感到快乐,像中国这种拥有深厚饮食文化的国家,更是如此。

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核心,哈佛大学人类生物学教授Richard Wrangham也在《烹饪如何让我们成为人类》一书中指出,烹饪食物是我们物种生理进化的一个基本要素。然而,食物给人们提供的不仅是生存所需的能量,还会带来很多情绪价值,你会发现所有和美食相关的回忆都是幸福的,都带有积极情绪。

(图示:《烹饪如何让我们成为人类》)

进一步延伸,作为烹饪食物的空间,厨房这“一隅之地”成为厨电品牌争抢“改造”的空间。从最基本的燃气灶、电饭煲、冰箱,再到当下品种繁多的厨房小家电,厨房已经基本被各种工具塞满。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不会做饭的人还是不会做饭,炸厨房的人还是在炸厨房。食物、人、厨电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链接”,厨房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情绪价值的家庭空间。

从硬到软,解题思路变了

尼奥吃的“船员餐”有点像当前预制菜的加强版。预制菜简单易操作,在短时间内就能填饱肚子,一度受到热捧。但很快又被人们抛弃,究其原因,除了营养不全面、卫生问题外,千篇一律的味道也是让人们逐渐放弃的原因。

烹饪看起来简单,大家都能把饭做熟,但其复杂性在于,即使是广为人知的菜谱,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步骤和做法,并做出自己的独特风味。这种“非标性”是烹饪能够产生情绪价值的关键,也是烹饪的灵魂和乐趣,进而形成大家记忆中“妈妈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不过,一直以来厨电品牌都拿烹饪的这种“非标性”没有办法,提供的都是“标准化”产品,大家努力的方向也是提升产品硬实力,横向拓展产品品类,去解决烹饪效率的问题,也就是满足用户“懒”的需求。但对烹饪来讲,提高效率只是用户众多需求中的一部分。用户真正想要的带有情绪的美味仍未被满足,这就导致各式各样的厨电把厨房堆满后,最终的命运是走向闲置、吃土,厨房本身也并没有产生本质变化。

厨电品牌要如何满足烹饪中“非标性”的部分,满足真正底层的用户需求?靠提升硬件产品的参数、靠堆料肯定不行,AI时代,厨电品牌们是时候转变一下解题思路了。

早在2014年,IBM开发出一个名为Chef Watson的项目,通过学习35000多种经典食谱,分析海量食材配搭,结合化学、营养学等方面数据,Watson能够创造出新型食谱。更值得一提的是,认知计算赋予Watson人类思维和感知方式,让新菜谱可以更符合用户的味觉喜好和配餐习惯。

在AI和机器学习方面具有强大技术实力的Google,它开发出的AutoML模型也已被应用在食品和烹饪领域。软件AutoML for Food 能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食材,并提供相应的食谱和烹饪建议,并优化烹饪过程。

在国内,AI大模型也渗透到了各行各业。6月24日,老板电器发布AI烹饪大模型“食神”,这是国内首个兼具科技+人文属性的烹饪大模型。“食神”不仅能身体力行辅助人们烹饪,还能提供情绪的、生理的、心理的、人情世故类等多维内容,注重功能和情绪价值双重体验。可以说,AI大模型重新链接起食物、人和厨电,建立起全新的厨房空间。

大模型背后的“人情味”

IBM、Google提供的烹饪大模型,更多的从食材本身出发,利用大数据、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提供个性化食谱和烹饪方案,但在烹饪领域深耕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板电器想做的是“烹饪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关注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关注烹饪的人文属性。

在老板电器看来,烹饪本身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创作过程。拿一碗红烧肉举例,这道家常菜几乎人人都吃过,做法却不尽相同。有人喜欢用冰熬糖色,有人喜欢用老抽、豆腐乳调色,有人喜欢小火慢炖让肉质更加软烂,有人喜欢出锅时加醋,让肉质更加硬挺,还有人单纯就是喜欢吃妈妈炖的味道。

如果用户想要吃有一盘有着“妈妈味道”的红烧肉,你给他提供一口好锅和功能完备的燃气灶、吸油烟机还不够,你还要告诉他需要哪些食材,烹饪步骤,妈妈平时有没有特殊的烹饪手法和佐料等。此时,“食神”就可以上场了。

为了能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AI烹饪大模型“食神”不但整合了海量通用数据,还加入老板电器45年沉淀的烹饪垂直领域数据,并且能够感知和记录用户在烹饪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通过大数据匹配提供个性化的烹饪解决方案。此外,它基于生成式AI和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独创了AI烹饪曲线,使得烹饪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更加精准。

“食神”为每个用户规划出最适合的烹饪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就好像妈妈现场坐阵指挥,不仅告诉你怎么做菜,还能调动所有设备,和你共同协作,把想要的美味做出来。这不仅降低烹饪门槛,更是激发了烹饪创作乐趣和食物本身具备的情绪价值,让厨房成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庭空间。

此外,用户可以通过食神的开放平台,分享和复刻菜谱,随着数据集的不断丰富,具备自主学习的“食神”可以记录和分享各地特色菜谱和烹饪曲线,帮助传承和保护各地的烹饪文化,使大众能够平等地学习和借鉴不同的烹饪技法,了解不同文化和地域的饮食偏好。

可以说,“食神”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烹饪伙伴,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制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让每一个人在烹饪中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享受烹饪创造的快乐,从而增进家庭关系,也让烹饪的意义生生不息。

向“下”拓展能力的边界

毫无疑问,智能化是当前科技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智能家居理念也深入人心,智能厨电也代表着厨房电器的发展方向。

不过,目前智能化的升级只停留在表面,具体来说朝着两大方向演进:一是视觉层面的升级,主要是外观设计上更简约、更科幻,充满科技感;二是使用层面的升级,功能更多,操作起来更加简单高效,比如通过移动设备一键操作设备的开关、精准调温等。

因此,这些高科技的产品点,仍然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形成真正的产品力,成为企业致胜的关键。著名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曾指出,企业要想取胜有三大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在后房地产时代,厨电行业也已进入到存量竞争阶段,很难靠成本和差异化取胜,而专一化战略需要品牌在找到一个1米宽的品类机会后,再继续深挖1千米,同时探寻自己的能力边界。

想要往深走,第一步先明确企业的定位,不能摇摆,只有定位清晰,才能聚焦;老板电器在孵化AI烹饪大模型的过程中,对企业自身的定位非常明确:相对于其他企业横向拉通布局产业,老板电器更想做的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扎根在“烹饪这件事”上,做专、做精、做深,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专业的烹饪赋能。

其次,要真正的理解AI与产品之间的关系。AI就是用一个炒菜机器人来替代人吗?显然不是,在老板电器看来,在烹饪这件事情上,AI跟人一定是协助的关系,而不是主宰、替代,并且人还占据重要角色,要留给每个人发挥创作的空间,食物才能保有情绪价值。

最后,想让智能化也继续下沉,往深走,厨电企业需要去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AI做烹饪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烹饪是一件高度个性化、地域化、时间性和程度性很强的事情,它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这对计算机视觉算法、机器学习都提出极大挑战,这也要求厨电企业要从过去以硬件为中心的产研转为以“软件”为中心。

为了能让人们在烹饪时享受创造的过程,老板电器一直致力于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制的软硬件烹饪解决方案,在智能化上早有布局,打造首个“无人工厂”,发布首套“数字厨电”和“AI”烹饪助理等。只有长期的技术与数据积累,老板电器才拥有趁手的“工具”,挖至1000米的深度。

与其他家电比起来,厨电是更细分的领域,和个人、家庭的饮食息息相关,真真切切地关乎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正因此,厨电企业在做好产品“硬实力”的同时,要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情感层面,文化层面,才能在红海竞争中,探索出新可能,在为用户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构建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行业观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