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光明网评论员:我们与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距离在哪里

光明网

关注

光明网评论员:陆续有几篇反映老年人生活状况的报道见诸报端,让人五味杂陈。

一篇是经济观察报记者撰写的《农村养老院初现退院潮》。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因为经济原因离开养老院的案例在悄然增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位在南方某GDP百强城市运营近十家农村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往年,老人因去世或经济等原因退院的比例约为15%,而今年上半年,许多老人家属都主动找上门来说因外出就业机会较少、多数时间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护理。这也导致机构整体退院率提高到25%。

在中国农村或乡镇区域,养老机构普遍采用普惠型模式,主要面向农村及乡镇的老人提供服务,月收费通常在2000元-5000元。因为养老金很低,农村老人住养老机构的费用基本来自子女的支持和自身的积蓄。因为经济压力而选择退出养老机构后,这些农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被子女重新接回家中进行护理,虽然短时间内家庭的经济支出得到了降低,但新的护理难题又将接踵而至。失能老人每天都需定时翻身、喂药、测血糖、喂流食等,这些步骤基本会彻底将老人家属绑定在一旁,而这些家属往往很难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由此,对这部分家庭而言,养老服务社会化又回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状况。

另一篇是中新网记者撰写的《养生直播,围猎老年人》。记者发现,老年人从短视频平台引流报名参加某养生课堂,却遭遇了“进群-打卡上课-高额收费”的完整流程,被五花八门的健康养生直播疯狂收割。

无论是在直播购物上被骗——这可以视为在互联网社会经验与智力上的相对弱势,还是因为自身或子女经济原因享受不到公共养老服务——这可以视为在经济上与体力上的相对弱势,老年人是一个社会中较为脆弱和边缘化的群体。

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正以飞快的速度加深。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最新的数据是,2031年的北京,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比全国提早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速度,远超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和瑞典——这两个国家分别用了115年和85年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也快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中指出,要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让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更加安全方便。

事实上,政策也朝着这个方向一直在努力。但老龄化的现实紧迫而客观存在。面对深度老龄化的社会现实和经济下行的趋势,生活在被网络诈骗围猎和养老不安全感环境中的老年人难言幸福。谁也不该是被放弃的一代人,当一岁岁地老去,现在的老人们能不能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享有正当权益和平等权利,呼唤着政府与社会有更大、更及时的作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