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交易所迎来“撤单潮”!个别公司IPO已过会也匆匆撤单,怎么回事?

北京时间

关注

6月24日深交所公告,中航科电、美晶新材、海纳医药撤回上市申请;同日上交所公告,兆讯科技、赞同科技、德聚技术、华盾防务撤回上市申请;同日北交所公告,公元新能、佳和电气撤回上市申请。九家IPO告终的公司涉及,创业板3家,科创板3家,沪主板1家,北交所2家。

同日九家公司撤回IPO,“撤单潮”似乎愈演愈烈。

6月24日深交所公告,中航科电、美晶新材、海纳医药撤回上市申请;同日上交所公告,兆讯科技、赞同科技、德聚技术、华盾防务撤回上市申请;同日北交所公告,公元新能、佳和电气撤回上市申请。九家IPO告终的公司涉及,创业板3家,科创板3家,沪主板1家,北交所2家。

据统计,截至6月25日,6月以来已有82家公司主动“撤单”,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其中,个别公司IPO已过会,未等到注册生效,便匆匆撤单。而更多公司则未过会,处于审核问询状态。

就深交所“考场”来看,美科科技、小伦智造、浙江雅虎3家公司IPO均已在2023年上半年过会,但时隔近一年,3家公司却迟迟未完成注册,纷纷于近期“弃考”IPO。

记者进一步分析问询情况发现,三家公司均申报创业板上市,且家族色彩较浓,其研发投入技术先进性等方面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以及公司治理问题受到审核关注。

其中,美科科技存在较多实际控制人亲属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在公司任职、控制或担任高管的企业较多的情形,公司内控和治理问题受到关注。公司对部分客户较为依赖,对主要经销商客户销售规模占比超9成,对第一大客户销售规模占比超6成。此外,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2022年以来,公司营收、净利润、毛利率等指标均同比下降,呈放缓态势。

从股权结构来看,小伦智造的家族企业色彩较浓,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86.66%股权,实控人之一为澳大利亚国籍,因曾经历多次股权变动,涉及境外投资、被深交所问询。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较低,且公司的发明专利取得时间均为2014年及以前,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在两轮问询中均受到交易所质疑。此外,公司IPO前分红情况也备受关注。

同样,浙江雅虎也是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93.44%表决权。公司取得发明专利13项,但取得时间均在2016年前,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成本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先增后降,存在一定波动,且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80%。

深交所此前表示,新“国九条”后适度提高创业板上市财务指标,旨在进一步推动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成长性,促进创业板高质量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拟IPO企业呈现“撤单潮”,进一步检验了IPO新规的效力,是市场各方积极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精神,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具体实践。

据统计,年内,已有259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包括撤回、审核未通过等),数量创历史新高。

对于终止审核企业数量的明显增加,有投行人士指出,去年8月份IPO收紧之后,发行节奏放缓,而今年证监会更加聚焦严把IPO“入口关”。部分IPO终止公司在板块定位、信息披露、会计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来源:证券时报、上证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