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农村养老院初现退院潮!村民养老金平均每月204.7元,老人称有人在家护理就应该知足【附智慧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前瞻网

关注

6月25日,据经济观察网报道,今年因经济原因离开养老院的案例在悄然增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位离开农村养老院的老人在采访时表示:“农村家庭,有人在家护理就应该知足。”

根据报道,在南方某GDP百强城市运营近十家农村养老机构的张桐说:“往年,老人因去世或经济等原因退院的比例约为15%。而今年上半年,许多老人家属都主动找上门来说因外出就业机会减少、多数时间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护理。这也导致机构整体退院率提高到25%。”

三家连锁化养老机构品牌负责人(机构共布局在四个省份)均表示,今年上半年老人退院的情况明显多于往年,主要原因是“家属因工作机会减少而赋闲在家”,但总体规模不大。此外,某养老行业协会专家表示,最近和多家养老机构在沟通过程中也了解到,机构内确实出现了农村老人因经济原因退院增多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2024)》显示,农民领取的养老金平均为每月204.7元。相比于2500元/月以上的普惠型养老机构费用,农民养老金只是杯水车薪。

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中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1亿人,这意味着,农村养老机构拥有1.2亿的潜在用户。在需求巨大的另一面,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农村养老机构仍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这需要农村老年群体、社会资本以及政府层面的共同努力。

政策正在为此作出努力。6月13日,民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培育扎根乡村、贴近村民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有需求的地区可引入符合条件的国有或民营企业专业化、连锁化建设运营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据了解,这是全国层面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的首份总体性、系统性部署。

空巢居家老人占比过半

根据2022年民政部第四季度例行发布会上,据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调查数据,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的居家康养是我国养老福利事业建设的重点难题。

目前以“9073”为主,“社区”及“居家”模式增长空间大

目前,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有两种,即“9064”与“9073”。其中,“9064”模式是由北京提出,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我国推行的另一种养老模式是“9073”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参考日本与美国的经验,在支付制度与养老建设方面给予我国很多的启示,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未来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将成为重要的补充。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为“9073”模式。

智能养老市场规模将全面爆发

当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仍处在市场开拓阶段,大多数项目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但随着政策支持、技术革新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5-10年智慧健康养老市场将迎来全面爆发。届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医养结合”将成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主导理念,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精深发展的持续动力,前瞻预计智能养老产业市场预计增长在两位数,到2027年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6万亿元。

“未来,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可以解决60%以上的养老难题,甚至更多,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养老护理人员的短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罗守贵指出,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大势所趋,今后无论是在家庭、社区还是养老、护理机构,机器人或相关智慧化设备都能节省大部分人力,实现包括递送、代步、助餐、助浴等在内的功能。

针对行业现存痛点,国药康养总经理徐亚峰建议,第一,需要由政府牵头来组织协会、院校、企业共同制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应用场景标准;第二,应对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扩大数智化养老服务和产品的场景应用,做到可体验,可宣教,可转化;第三,是要加大智慧养老企业研发生产、推广、资金及政策扶持力度;第四,是加大智慧养老相关人才培养,向社会输出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研究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