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瞭望评 | 我们为何如此看重毕业“最后一课”

北京西路瞭望

关注

当悄悄不再是离别的笙萧,这典礼就愈加光芒璀璨。

最近,东南大学上演3D星空投影秀,将毕业生名字和临别赠言投影上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邀请学子父母亲朋共同参加毕业典礼,共同见证人生重要时刻;无以城市之名,为5万余名在锡高校应届毕业生献上一场专属的青春盛典;哈尔滨工程大学导师为毕业生献唱,被网友笑称“我的‘参考文献’唱歌了”;山东师范大学包17万个饺子为毕业生送行,意为包饺子送“骄子”……

一年一度毕业季,各种“花式整活”的毕业典礼冲上热搜,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量热度居高不下。而且,主流媒体也集中聚焦,多家媒体对一些高校毕业典礼进行网络直播,有的单场不下百万人次围观。笔者通过视频直播“云观摩”了几场毕业典礼,它们或温情走心、或热烈张扬,虽然风格不同、规模不一,但同样都有着满满的仪式感,确实令人触动,有那么一瞬间,也怀念起“青葱”岁月。

我们为何如此看重毕业典礼?

有人说,这是毕业生们在学校“最后的道别”。当骊歌响起,大家便要作别箐箐校园,独自迈向社会大舞台。临行之际,那就好好地道个别吧。一场盛大隆重的毕业典礼,因此而显得意义非凡,可以成为学子们一生的珍贵回忆,赋予他们一份敢于告别的勇气,帮助他们勇敢迈出第一步、走稳每一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最后一课上,平日里严肃板正的院长、导师们,登台为学生们表演起舞蹈、唱歌等小节目。有的满眼慈爱为学生拨穗,之后又俏皮配合解锁各种花式合照,让人忍俊不禁而又感慨万千。莘莘学子,生生不息。的确,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

但“好好道个别”,还不是我们如此看重毕业典礼的最充分理由。不妨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抗日战争时期的这首《毕业歌》,传唱近90年仍在回响,仍让人热血沸腾。道别之际,也是叮咛之时,是师生们共上的校园“最后一课”。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并听见,平日里传道授业解惑的校长和先生们,总会讲很多过去很少“唠叨”的话,仿佛慈父慈母与即将远行的孩子探讨远方、说说未来、聊聊梦想。

比如,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院士这样说:同学们要适应风雨相伴的常态、守稳风雨无阻的心态、保持风雨兼程的姿态,为热爱拼搏、为理想坚守,嚼得菜根,才能做得大事。

又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这样叮嘱:我们的文明鼓励知耻、忍辱、坚韧、诚信、和谐,相信祸福相依、天地往返的大道。所以在你们未来的人生中,要谨记并秉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顺境不癫狂,逆境不绝望;善用他人之力,超前布局预期。

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姜澜院士这样祝福:我深愿你们也能成为“人民之光”,照亮生命、照亮他人、照亮世界!我深愿你们能成为“祖国之光”,照亮深空、照亮深海、照亮国防!我深愿你们能成为时代之光,照亮山河、照亮和平、照亮希望!

…………

毫无疑问,我们如此看重这个仪式,是因为毕业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青春没有散场,而是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愿毕业季的你们:眼里有星辰大海,胸中有万千丘壑,心里有繁花似锦,肩上有信仰担当,脚下有千山万水,扬帆起航,未来可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