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卖地收入依然偏弱,关注中央财政发力

华夏时报

关注

李超/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月累计负增长源于前期减税的扰动

2024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912亿元,同比下降2.8%,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左右。分中央和地方看,1-5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778亿元,同比下降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4134亿元,同比增长0.5%。分税收和非税收入看,1-5月,全国税收收入80462亿元,同比下降5.1%,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0.5%左右;非税收入1645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1-5月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6.1%、7.2%、-1.7%和-6%。

负增长源于前期减税影响,预计后续稳步回升。2024年1-5月财政收入延续出现负增长,主要源于两项特殊因素的扰动。其一,2023年财政收入基数高,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在2023年前几个月得以入库,抬高了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基数。其二是2023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对2024年的减收影响。比如,2023年8月开始实施了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这就会使2024年前8个月执行的低税率对应2023年同期相对较高的税率。又如,2023年年中出台了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收加计抵减,提高部分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政策也属于这种情况。因此,我们预计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响后,税收保持平稳增长。

预计后续财政收入稳步增加。我们曾在3月初外发了《着眼长远,兼顾当下——2024年全国财政预算报告的背后》报告,可以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的积极定调之下,2024年广义财政支出保持较高水平,较2023年边际提升,预计一系列大规模设备更新购置、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扩大内需政策逐步落地,政策效果的兑现将推动经济平稳回升,有助于推动财政收入的稳步回升。其次,在严肃财政纪律的背景下,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也有助于补充财政收入,预计后续财政收入稳步回升。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月增速小幅回落,未来关注增量政策

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359亿元,同比增长3.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4429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930亿元,同比增长2.4%。

5月支出累计增速小幅回落,财政支出仍保持较高增速。据我们测算,5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6%,1-5月累计完成了全年预算进度的37.96%。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4月政治局会议则提出加快落实已部署的各项政策,预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结构上看,1-5月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教育支出进度较快,分别达到了44.9%、38.2%、38.1%,均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序时进度。我们认为,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和教育的支出较快符合预期,延续此前的支出特征,随着经济渐进修复,兜牢“三保”仍是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向,需要呵护青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

我们认为,各级财政部门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同时,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支出的保障力度。特别是,在2023年同期集中结算相关费用、抬高支出基数的情况下,今年1-5月份仍然录得3.4%的增长,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提质增效。在这背后,有两方面核心支撑力量值得关注。

第一,增发国债资金已于年初全部下达。2023年四季度增发国债的1万亿元资金,大部分于今年使用。今年2月底前,财政部将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全部下达到地方。从1-5月的数据看,增发国债资金重点投向城乡社区和农林水,这两个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同比增长9.5%和12%。

第二,转移支付预算已下达超八成。2024年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2万亿元,可比增长4.1%。今年全国人大批准2024年中央预算后,财政部按照预算法规定,及时组织做好预算批复下达工作。截至4月上旬,2024年中央部门预算已全部批复到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8.68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5.1%;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中,具备条件的项目资金已全部下达完毕。

政府性基金:卖地收入待回升,超长债开启发行有望提振支出强度

1-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638亿元,同比下降10.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4874亿元,同比下降12.8%。

关注卖地收入相对不足的未来改善空间。1-5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810亿元,同比下降14%(即同比减少2083亿元),这与宏观经济数据相一致,房地产市场仍有待进一步修复。1-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下降27.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0.5%。考虑高库存、销售和新开工较低的现状,可能扰动土地成交,后续走势仍需进一步观察,对未来卖地收入走势也有较大影响。

5月政府性基金支出整体较慢。1-5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704亿元,同比下降19.3% ,显著低于财政预算报告给出的18.6%目标增速。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604亿元,同比增长20.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100亿元,同比下降19.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17761亿元,同比下降7.3%。我们认为,后续随着专项债的发行速度加快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政府性支出增速有望提升。

我们提示关注中央财政发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拟从今年开始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先发行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供给。5月13日,财政部发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例会,从5月中旬起平滑发行,从投向来看,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此外,5月13日李强总理在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上强调“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做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财政政策将聚焦新质生产力,积极助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着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财政安排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关键产业“补短板”“锻长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财政部还将会同工信部等部门一道,实施新一轮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培育更多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配套专家”;启动实施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工作,2024年安排资金30亿元,支持首批20个左右试点城市“智改数转网联”,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第二,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中央财政聚焦数字经济关键环节给予支持,包括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累计安排30亿元,支持30个试点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动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问题。今年再安排30亿元支持扩大试点范围。预计2024年内有关部门有望启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支持对一批繁忙的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和高等级航道开展数字化改造,促进交通设施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

我们认为,2024年内财政政策的重心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提高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提高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减税降费政策,并通过一系列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基础再造、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

(作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刘锦平 主编:程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