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万企兴万村”的“昭通实践”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关注

转自:新华财经

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云南省昭通市广大民营企业,用踔厉奋发的实干精神和富而有爱、富而有责的情怀担当,谱写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

2021年以来,全市498家民营企业(商会)结对帮扶461个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57亿元,实施兴村项目837个,开创了群众增收、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协同联动:工作一盘棋、干事一股劲

工作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是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关键。

自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昭通市将“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制定“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意见、构建“万企兴万村”行动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凝聚工商联、农业农村局、农发行等部门组织合力,在企业与乡村特色产业之间搭建精准服务平台,推行“一村一企”“一村多企”“一企多村”帮扶模式,引导企业将建设和美乡村与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

工商联着重做好“联”字诀,组织召开“兴村”行动启动会,连续4年召开联席会议和现场推进会议,为企业开展“兴村”行动提供有力支持。2021年以来,先后为民营企业协调解决118个困难问题。

利益联结:锚定“五大振兴”,谱写兴村华章

乡村振兴不仅连着乡村发展,还为企业发展提供无限商机。

昭通市紧紧抓住利益联结这个关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产业振兴“促增收”。全市民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当好主力军,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昭通绿健果蔬公司、云南千柔农业公司等企业形成集育苗、种植、收购、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规模化龙头企业,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果农14万户,带动52.7万余人增收;琦鑫农产品公司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加工牛肉制品,带动1160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永善勇辉蜂业与15家合作社586户蜂农合作发展蜜蜂养殖,建立示范养殖基地27处,辐射带动大关、盐津等7个周边县8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苹果、枇杷、花椒、肉牛、蜂蜜、竹等已成为昭通生态富民产业。

人才振兴“添活力”。昭通市把“万企兴万村”与“万名人才兴万村”两个行动有效结合,联合实施“乡村CEO计划”,在产业培育实践中选就了一批有技术、能带领致富的“土专家”,探索解决乡村经营性人才匮乏问题的实践模式和路径。现实版QQ农场、金菊花海、咖啡馆、露营地……乡村CEO为乡村换上新装、走出新路。

文化振兴“树新风”。昭通,不仅有乌蒙磅礴的壮丽风光,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昭通文创商会为帮扶村策划建设“村史馆”文化,让一抹乡愁,抚慰人心;云南曦之竹文化公司深度聚焦筇竹工艺品、筇竹家具等竹材开发利用,让筇竹文化承载昭通符号……

生态振兴“赋动能”。绿色是山乡的本色,也是民企发展的底色。昭通市名樱庄园有限公司以打造3A级名樱庄园景区,成为昭通乡村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旅游扶贫示范基地,帮助当地走出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的农旅融合发展路子;彝良高山景观设计绿化苗木公司种植苗木样板基地1200余亩,让荒山变金山银山;昭通永固、盐津林森、彝良嵩源山、镇雄众兴、大关吉食道等一批竹加工企业正在走一条以业带农、企农互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互为依托的兴村路子。

组织振兴“夯基础”。党建强、则发展强。永善县华垦农林公司“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点亮明子村乡村旅游;云南理世集团完善“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导结对帮扶农户种植加工型马铃薯2600余亩,让“小土豆”成为“致富果”。

探索创新:拓展“兴村”路径,打造和美乡村

“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也是“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核心要义,更是民企为乡村赋能的题中之义。

2023年,昭通市开创了驻外商会参与“万企兴万村”新局面,组织贵州云南商会、温州云南商会、广东昭通商会等6家云南或昭通驻外商会,市湖南商会、市文创商会等9家市级异地行业商会挂钩帮扶37个村,投入资金近亿元,聚力商会优势转化为兴村动能。

在积极组织动员市内企业参与的基础上,昭通市借力“东西协作”机遇,引进183家东部企业结对帮扶9个县,实施项目231个,累计投资2.6亿元;探索组织开展会员企业“到农村促振兴,挂到户促致富”行动,首批10家镇雄县会员企业与10家农户实行“1对1”结对,积极探索新的振兴路径。

昭通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村、企两大主体,昭通市将不断探索“兴”的方式,通过加强村企对接推进互利共赢,以“村+企”合作为基础,积极拓展“兴村”路径,为乡村振兴赋能提效,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昭通画卷”。(王培敏)

编辑:穆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