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财社论:轻税薄赋是经济复苏之基

第一财经

关注

要让企业冲锋陷阵,需要为其适度裁减辎重。

最近财政部公布了最新财政数据,今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1%,且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税都出现同比下降,凸显经济体系中需求约束明显。

基于现价统计的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不变价计算的GDP同比增长,这一剪刀差警示,近年来纾缓需求收缩的工作可能亟须进行进一步审视和评估,以对症下药。

税费等财政收入源于经济活动,也受益于并影响着经济活跃度,尤其是中国这种以流转税为主的国家。

在预算支出结构和财政赤字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税收的同比下降,无疑增加了政府增收减支等压力。

随着“金税四期”试点逐步推进,我国税费征缴能力逐步加强,这导致在分税制下地方优惠政策触发了企业层面复杂的税务筹划,引起了企业较大关切。

为此相关部门应对市场主体的税负痛感予以高度重视。国家税务总局最近明确表示,税企双方始终休戚与共,依法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基本职责,支持企业发展是税务部门的应尽之责,广大经营主体好,国家税收才能好。同时,审计署25日披露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审计税务和海关部门税费征管等方面存在征管不够严格和制度漏洞造成税款流失,以及未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问题。这些都显示,政府对公平税负的高度重视。

那么,当下市场的税负究竟痛感如何?这需从税制结构、税率、税前扣除及预算支出等多角度审视。

中国税收是以增值税等流转税为主,对纳税人来说,如增值税只要有增值部分,不管企业盈利与否,都需缴纳,如果不能顺利转嫁出去,会实际形成企业负担。在需求收缩大背景下,由于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企业难以充分抵扣,另外一些企业因各种因素不能及时完全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这占用一些企业部分现金流,给企业造成一定负担。

就税率而言,随着税收征缴水平提升,企业感知到现金流压力。从税前扣除来看,部分税种的税前扣除有待放宽。比如企业所得税等的税前抵扣标准上,这种严格的税前抵扣标准也是因为过去税收征管能力较弱做的对冲安排,即通过严格限定税前抵扣标准,避免企业乱摊派成本,这导致企业的部分费用无法在税前作为成本抵扣,从而侵蚀企业的利润。随着当前税收征管技术的提升,企业的部分运营费用难以有效在税前扣除。

从预算支出结构看,当前决策层明确政府要过紧日子,需通过预算改革进行有效落实。

新一轮税改需站在国家治理的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大国竞争性税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这就要求首先立足在“政”的角度,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图,理顺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如预算制度改革要基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做到权责对等、侵权必偿等,细化每一项预算支出,打破部门预算传统,同时在预算制度改革上,还需加快推进精兵简政、简政放权等改革,通过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调整,从制度上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同时,在税制改革上,一是完善分税制,健全地方税体系,同时加快推进直接税为主的税制转型。

经济是一场基于合作的猎鹿博弈,在经济处于需求约束的当下,最需通过轻税薄赋,为企业卸载辎重,让经济休养生息。唯有如此,避免企业负重而行,经济复苏才能汇聚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底气和实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