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停车不再难 买菜不用愁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关注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周小游 庭静

■编者按

“两场”建设事关城市管理。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在联系群众上用心、在凝聚群众上用情、在服务群众上用力,奋力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底色,让老百姓的幸福可感、可知、可及。

基层一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阵地。今起,本报推出贵阳贵安“两场”建设系列报道,反映贵阳贵安如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

“怎么保证高质量完成建设?”“农贸市场如何改造提升?”“停车场如何扩容提质?”

新建扩建停车场,推出共享机制,让群众停车不再难;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明亮整洁、菜品丰富、功能齐全,买菜的群众和卖菜的摊主都舒心……

现在的贵阳贵安,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正悄然发生,群众的幸福感体现在一处处细节中。

释放空间 停车难题逐步缓解

6月22日上午9点多,带着家人看病的金玉川不紧不慢地将车开进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以前来医院,要么来很早,要么打车来。路边的停车位很少,就算有,一早上的停车费都要三四十元,去医院一想到停车问题就头痛。现在好太多了,每次来都有车位,停车费少了一半多。”对于医院新建的停车大楼所带来的便利,金玉川深有体会。

2023年10月底,该医院停车大楼完工,11月底大楼中的机械式智能停车系统投用,不仅为市民提供大量公共停车位、有效解决入院看病停车难的问题,还成功缓解了医院周边的交通拥堵情况。

作为贵阳网红打卡点,青云市集人流车流集聚,周边区域停车资源不足,存在停车难停车乱现象。

青云路公共停车场位于南明区青云路与环南巷交叉口、青云市集入口处,是目前贵阳市最大的立体公共停车场,规划停车位729个,其中机械车位663个,可有效缓解周边的停车压力。

“以前,我们只能停在稍微远一些的住宅楼下,但车位也少。现在不仅距离近,每次来基本都有车位,节假日带着朋友来也不再为停车而焦虑了。”市民庞燕说。

“车位少、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困扰贵阳老城区居民的出行痛点。为解决群众的停车难题,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工作开展以来,停车场建设迅速扩量提质。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停车有偿共享机制,合理分配收益,把停车场和停车位资源充分盘活利用起来,提升停车资源集约利用效率,2023年共发掘出共享车位2235个并完成改造,实现停车位有偿共享。

提升智慧停车水平。以智慧交通系统中的智慧停车板块为主体,整合贵阳市停车位数据资源,2023年底已收集停车资源60万个以上,并及时接入市城运中心。

……

向下向上要空间。2023年,贵阳贵安共新增公共停车位27704个。

综合施策 买菜需求得到满足

每天清晨,花溪南部综合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居民穿梭在摊位间挑选食材,商户忙着规整货物、打秤计价,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汇成一片。

去年5月,位于孟溪路北侧、金科·集美阳光小区旁边的花溪南部综合农贸市场开门营业,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肉类、粮油等,是集批发和零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贸市场。

“以前只能在险峰苑附近的便利店买菜,或者在附近的‘马路’市场买。自从这个农贸市场开业后,只用下楼走几步,水产品、肉制品、蔬菜……各类品种都能买到,而且特别新鲜,幸福感满满。”家住金科·集美阳光小区的李华谈起花溪南部综合农贸市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时说。

“我们在场内设置了129个铺面、摊位,划分了熟食、生鲜、干货等区域,为每户经营户规划了统一的门头门窗及操作台,安装了独立电表,配备了专用供水渠道。”投资建设方花溪农投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仕珏介绍,为保障市场的食品安全,他们要求市场管理方每天对各类产品进行检测,保障进出产品的质量,让群众购物舒心又安心。

农贸市场不仅承载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幸福,更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

一直以来,贵阳贵安有序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建设——

认真摸底调研,深度剖析农贸市场“脏、乱、差”的深层次原因,形成《贵阳市农贸市场摸底调查报告》;

做好规划统筹,制定相关方案明确“硬件标准化、管理专业化、运营智慧化、服务便利化、业态特色化、监管常态化”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向;

坚持建管结合,从2022年起,连续建立市、区、市场三级群众监督员机制,各级群众监督员分别按层级全程参与农超市场建设工作,确保群众全程参与、监督,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参与率……

目前,贵阳已基本形成“一南一北”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每个生活圈至少1个公益性网点为保障,社会化生鲜农超为主体,每个社区至少1个社区菜店以及若干便民微菜场、生鲜销售网点等组成的农超市场体系,有效满足了市民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

真抓实干 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抓民生工作是真干事还是务虚功,是解难题还是“堆盆景”,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推进落实“一圈两场三改”工作,不仅让农贸市场有了烟火气,也越来越有人情味——

商户高栋家住花溪南部综合农贸市场附近,经营牛肉生意十多年。“以前周边没有大型菜市场,我每天天不亮就要开车拉肉到几公里外的徐家冲菜市场售卖,早出晚归是常态。”高栋说。

随着“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开业,高栋第一时间响应,把摊位搬进农贸市场,“早上出门就做生意,下午收摊几分钟就到家,很方便。”

截至目前,该农贸市场累计带动就业158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个体经营人员148人。

此外,停车场建设不仅缓解了停车难题,也为“40+”“50+”的“就业难”群体提供了退休保障——

6月22日上午8点多,家住贵阳经开区的梁智波来到清水江路轨道交通站点,准备乘轨道交通前往延安西路智慧停车场上班。

自2021年延安西路智慧停车场投入使用后,今年50岁的梁智波就在这里工作:“这里不仅为我们缴纳五险一金,上一休二的弹性工作制度也让我有更多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

目前,仅贵阳城投集团管理运营的26个公共停车场及百余条道路路侧泊位的停车管理一线,就为50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当前的贵阳贵安,正不断为市民添便利、给幸福加砝码。

(《停车不再难 买菜不用愁》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