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零工经济能发挥什么作用?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作为新就业形态重要方面的零工经济,由用工主体、劳动者、第三方服务商、市场监管者等组成,以互联网平台为供需匹配载体,为独立自主的劳动者提供灵活多样的工作内容,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增长点和重要抓手。零工经济能够降低就业门槛、缩短失业时间、促进充分就业,同时也能优化人岗匹配、衍生新兴行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它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就业新需求、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具有积极价值和重要意义,应该千方百计推动其发展。

零工经济的价值意义

零工经济作为新就业形态,其“新”特点表现为雇佣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工作地点弹性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工作机会平台化等。发展零工经济将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个层面产生重要价值意义。

在宏观层面,零工经济孕育催生出一种新的人力资源服务业门类,它能够壮大行业产值规模、创新行业发展内容,通过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来创造出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发展零工经济能够激活闲置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人力资源效能,有利于提升劳动生产力水平。

在中观层面,零工经济能够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等导致的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发展成为稳就业的“蓄水池”。它就像一块海绵,较低的门槛能够吸入大量劳动力,自由灵活的特点又可以随时释放出劳动者去到更好的工作岗位。面对因周期性季节性用工、工作技能欠缺、工作更换、突发事件等因素引发的结构性失业,零工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包容力和韧性。

在微观层面,一方面,零工经济能够帮助企业缩短用工周期、转变用工形式、细化用工安排,大大提升企业的业务灵活性,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此外,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零工经济,用工主体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合适的劳动者,在降低搜寻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零工经济为广大劳动者提供相对灵活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自发选择、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工作地点自主决定,比较贴合当下“打工人”的工作观念。零工经济还能为劳动者提供额外的收入报酬,不论是同时兼职多份零工,还是主职工作外的副业兼职,都增强了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

零工经济的发展特征

在市场需求变化、就业观念改变、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零工经济不断发展变化并呈现出以下发展特征。

一是行业发展速度快。从全球来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零工经济视为重要发展内容,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灵活就业人员比例更是长期保持在40%左右。近年来,零工经济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据估计,2023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已达1.3万亿元,是2019年的两倍多,四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4%。市场渗透率达9.2%,比2021年增加0.5个百分点。

二是主体参与意愿强。中国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7%,其中建筑业、餐饮住宿、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直播电商、远程客服、互联网文创等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比例甚至超过60%,劳动者参与灵活就业的规模十分庞大。与此同时,大量用人单位也积极投身零工市场,据人瑞人才科技集团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有61.14%的企业正在使用灵活用工方式,且企业更倾向于扩大而非缩减灵活用工规模。

三是数字赋能效果好。从原先线下的“人才市场”到如今线上的“灵工平台”,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持续赋能零工行业,不断推动零工经济发展变革。这种发展变革体现在招聘、管理、运营的全流程环节,包括招聘计划、简历筛选、人岗匹配、视频面试、人才测评、人员培训、智能排班、考勤打卡、绩效盘点、薪税结算、信息管理等。如,招聘前通过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对劳资双方的需求信息进行人岗匹配;招聘中通过视频面试、图像识别等技术有效提高招聘效率;招聘后的数字追踪、测评模型能够为后续的人才育留做参考。

发展零工经济需要把握三组关系

零工经济目前还存在收入不稳定、保障不充分、权责不清晰、规则不透明、社会认同低等问题,发展零工经济需要正确把握好三组关系。

一是把握正式用工和灵活用工的关系。正式用工和灵活用工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两者没有高低贵贱、好坏之分。正式用工为劳资双方提供更稳定的收支和更可靠的雇佣关系,灵活用工意味着劳资双方拥有更多的职业发展可能和人资配置可能,两者覆盖就业形态的全部谱系,企业和劳动者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由选择和组合。要推动正式用工和灵活用工均衡发展,努力消除两者间的隔阂壁垒,打破陈旧落后的就业观念和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大力宣传灵活就业的典型做法、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劳动者积极投身零工行业。

二是把握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综合运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采购政策等激发企业灵活用工需求、扶持灵活用工市场和平台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化的制度体系支撑零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引导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平台企业用工,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用好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为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及时的劳动争议解决渠道。

三是把握扩容和提质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要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灵活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必须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相结合,提高零工经济的就业带动力。要大力发展零工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职业新岗位,进一步扩大零工经济就业容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零工经济科技变革、模式变革、产业变革,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统筹推进公益性和市场性零工经济发展,不断完善零工经济设施配套和服务体系。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