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梅雨季如何拎稳“菜篮子”?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谢梦骑

通讯员 徐群华 薛 璞

本报讯 梅雨季节,雨水连绵不断,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挑战。昨天记者从南湖区农水局获悉,全区已处于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区农业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时掌握水情、雨情和工情,派遣农技人员和检修人员下村及时指导应对汛情,减少降雨对农业生产产生的负面影响。

连续降雨会导致水位波动加剧,水位站的动态数据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连日来,南湖区农业运管单位技术人员忙碌起来,针对水利设施和监测站点展开了一系列的紧张检修工作。

昨天上午,在大桥镇步云水位站,浙江河海中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集中抢修站内的故障设备,检修完毕后,技术工人又与后台进行了确认调校。“水位站的部分设备受损,我们必须在汛期到来前确保各个点位的数据传输正常。”公司技术工人说。

在南湖区农村,各地农机工作人员开始对闸泵运行、堤防隐患、备用电源、物资储备、在建水利工程管理等进行摸排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区农水局组织了工作队,对前期各辖区的防汛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接下来的农业生产安全无虞。

南湖区应对汛期已经装备上了“数字化利器”,应变措施更加高效精准。根据覆盖全区的一套数字化实时监管系统,南湖区农业部门可以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设施,提前预排预泄,降低河道水位,为后续降雨腾出库容。“截至目前,全区水利工程已累计排水超过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3个南湖的水量。”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有效且及时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缓解了农田积水问题,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昨天下午,在位于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半墩村和高丰村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里,记者注意到整片农田已经插秧完毕,农技专家正在现场查看水稻情况和沟渠疏通情况。“很感谢农技专家的关心,他们分享的一些防汛信息很有价值,为我们制定防汛举措省了不少工夫。”嘉兴禾乡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晨宇说。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出动28个指导组,派出工作人员360余人次,检查各类水利工程、农业主体等150余个,排查并整改隐患点100余处,发布预警信息2.2万余条。

为应对连绵不断的雨水,下一步南湖区农业系统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更准确地预测农业灾害,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应对汛期挑战,提升预警能力,让农民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防范风险、避免损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