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身险公司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拟出新规

证券日报之声

关注

本报记者 苏向杲 见习记者 杨笑寒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人身保险公司下发了修订后的《保险业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人身保险公司2024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共包括16个监管主题域、117张数据表、3057个数据项,基本覆盖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范畴,形成相互关联、综合运用的数据体系,并在架构设计上预留了扩展空间。

受访专家表示,对于保险业这一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监管部门持续推进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工作,有利于促进保险业数据的流通与价值释放,提高监管效率,意味着保险业加速进入“大数据”监管时代。长期来看,扩展数据收集内容,标准化数据收集质量,结合大数据等监管科技的应用,有助于实施更精准的监管。

修订内容涉及五个方面

《规范》通过明确人身险公司经营管理数据的业务属性和技术属性,将其内部数据结构映射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以便开展标准化监管数据的采集、治理与应用。整体来看,《规范》数据主题由11个扩展至16个,数据表由46张扩展至117张,数据项由956项扩展至3057项。

《规范》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丰富并优化数据主题域,新增渠道管理、保险保全、消费者保护、商业养老金及受托业务五大主题域,修订部分主题域名称;二是拓展数据采集的深度与广度,新增数据表并拆分原有数据表,重点提升公共信息、财务信息、保险产品信息、承保信息、理赔信息、再保信息等主题域的数据采集深度与广度;三是优化完善原有数据结构,精简部分冗余数据项,减轻人身保险公司的数据报送负担;四是充实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的数据采集内容;五是调整数据结构组织形式,更新配套文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黄一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规范》修订对人身险公司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项数据的主题、数据表和数据项进行了大幅扩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类型数据的采集口径和数据格式,既是适应人身险业务发展与监管重心变化的趋势,也对人身保险公司的数据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保险公司继续加强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报告等数据治理环节的投入,提升保险核心业务全链路的数字化程度和水平。

一家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保险业正在加速进入“大数据”监管时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能够对行业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穿透式监管。

修订遵循四个原则

据悉,此次《规范》遵循四个修订原则:

一是以监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质量与数字化管理水平为目标,按照“应用导向、对标先进、博采众长、适度前瞻”的原则,优化升级《规范》数据结构。

二是在摸底人身保险公司监管数据报送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借鉴约60项法律法规与外部标准、15项其他报送任务,确保数据采集口径的规范性与一致性。

三是探索建立数与表相通的指标对照体系,释放《规范》数据价值,提升标准化监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

四是严格遵循原银保监会数据标准分委会印发的2批监管数据标准,确保《规范》内容与其保持一致。

黄一凡表示,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特别对于保险这一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监管部门持续推进数据标准化工作、重视加强数据质量,有利于促进保险业数据流通与数据价值释放,提高保险经营与监管的效率。从长远来看,扩展后的数据采集内容可以使监管机构更加全面地掌握人身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未来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监管科技的应用,实施更加细致和精准的监管。保险行业对具有复合背景的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