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信托公司再收窗口指导:全面暂停第三方代销业务,影响多大?
转自:证券时报网
行业转型逐步迈入深水区,对于部分仍然存在第三方代销业务的信托公司,监管部门出手封堵。
6月25日,信托百佬汇记者获悉,部分信托公司日前再次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全面暂停第三方代销业务。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坦承,他们所收到的是属地监管的口头通知,后续监管部门或有相关文件下发。
另有多名三方代销机构向记者证实,他们已收到合作信托公司暂停第三方代销的要求,包括计划发行与正在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
封堵第三方代销
目前的集合信托产品销售主要通过信托公司直销和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代销两大渠道,对于第三方代销,监管部门早已明令禁止。
2009年,原银监会颁布《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信托公司不得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计划;2014年,原银监会发布《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信托公司严格执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防止第三方非金融机构销售风险向信托公司传递。“发现违规推介的,监管部门要暂停其相关业务,对高管严格问责。”
但在实际展业中,部分中小型信托公司因自身财富团队能力有限,还存在依赖第三方平台销售的情况。与直销模式相比较,第三方代销给投资者的“隐性回馈”更多,在合格投资者的把控上尺度更松,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信托百佬汇记者了解到,部分信托公司日前再次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全面暂停第三方代销业务。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坦承,他们所收到的是属地监管的口头通知,后续监管部门或有相关文件下发。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分析,监管部门对于集合信托的第三方代销早已明令禁止,此番窗口指导主要是为了延续严监管、控风险的整体思路,切断第三方风险向信托公司传递,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信托行业的稳健发展。
有信托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目前和第三方机构有销售合作的信托公司已是少数,上述窗口指导对于行业整体而言影响不大。
亦有信托公司合规人士提示,如果有存量项目需要续接,相关公司须更加谨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坚定转型,不走老路
近期以来,部分信托公司先后收到监管部门关于地方政信业务及暂停第三方代销的窗口指导,被业界观察人士视为监管部门希望信托公司坚定转型、不走老路的举措。
2023年3月24日,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简称“三分类新规”),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共25个业务品种,并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全行业开启又一次转型。
截至2023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环比增长5.65%,同比增长13.17%。从资金来源看,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3.52万亿元,占比达到56.5%;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占比降至16.12%;管理财产信托规模6.55万亿元,占比增至27.37%;从信托功能角度看,投资类信托规模为11.57万亿元,占比升至48.34%;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48万亿元,占比14.5%;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88万亿元,占比37.12%。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展望未来,信托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的平衡,通过业务创新、服务升级、风险控制和监管适应等多维度的努力,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不仅需要信托公司自身的积极探索和转型,也需要监管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环境的支持。随着信托业务转型的不断深入,信托行业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