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版淡马锡”港投公司将领投百图生科,香港全力押注AI

界面新闻

关注

有“港版淡马锡”之称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港投公司)在6月24日公布最新投资对象,将领投生命科学AI大模型公司百图生科新一轮融资。这是港投公司2周内公布的第2家合作伙伴。

港投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表示,通过投资,一方面争取合理的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支持香港创科和策略产业发展,建构和激活产业生态圈:“每投1元,至少吸引到多1倍市场资金。”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百图生科的部署包括4方面:将在港设立首个国际创新中心(BioMap InnoHub),落地首个项目“生物计算创新加速计划”(BioMap BioX);每年在香港举办国际生物计算会议;优先培养香港生物计算及相关领域的年轻人才;优先考虑在港上市。

香港全力押注AI

政府成立基金投资企业获取多元回报的做法并不新鲜。在海外,挪威有作为养老基金的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淡马锡控股;在国内,各地政府近年来纷纷成立母基金投向新兴产业。

港投公司是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宣布设立、由香港政府全资拥有的公司,管理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和共同投资基金,初始管理规模为620亿港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跟一些海外主权基金单纯寻求财务回报的策略不同,港投公司的首要任务是要通过投资推动企业更多层次落户香港,更多维度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

港投公司的资金运用将采取组合式打法。陈家齐称,任何工具都会考虑,包括入股、买债券、定立期权条款等,但根据以往经验将更侧重作私募投资,因为性价比高,可发挥较大资本杠杆效果。

事实上,香港借鉴了深圳的产投思路,即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早投小”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

在模式上,也有“深圳创投日”每月围绕一个主题的影子。港投公司表示,6月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AI LLM的研发和应用;7月聚焦生命科技,在诊断、仪器、药物等范畴布局,既有西医西药,亦有中医中药;8月是新能源科技。

陈家齐提到,港投公司初步锁定3个主题,分别是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是硬科技中重要的一环,而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更是其中的核心。此外,硬科技也包括数据科学、半导体以及RISC-V(第五代精简指令集)等。

“我们会反复比较和调研,筛选出具备前沿技术、优秀团队、发展潜力的项目,培育造就产业链龙头企业,并助力其发挥头部效应。思谋集团便是这一类企业的代表。”陈家齐说。

思谋集团是港投公司首家合作伙伴,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贾佳亚创立,聚焦工业AI大模型,2019年创立以来,仅18个月便迅速崛起成为“独角兽”。

百图生科则由李彦宏和刘维于2020年创立,聚焦生物计算的人工智能大模型,2021年完成A轮融资。

“人工智能发展有4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算法、芯片、数据和应用场景。港投公司在这些不同层面也会有所布局,尤其是数据和应用。”陈家齐称。

破解创科产业化难题

根据规划,百图生科首个国际创新中心预计在未来5年支持超过50个的前沿生命科学早期研发项目,并会优先审核经由香港高等院校和合作伙伴推荐的项目。对于入选项目,百图将利用自身的生命科学大模型xTrimo和AIGP平台技术,为研究者和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对接全球旗舰企业和投资者。

在港设立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是港投公司投资对象的重要举措之一。思谋集团同样提到,会在香港创立首个人工智能研究院。

背后是香港亟需破解创科产业化难题。自2014年香港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创办以来,当地的新独角兽几乎以一年一家多的速度成立。

一个反差在于,香港拥有5所全球百强高校和数量众多的顶尖学者,并产生了大量先进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潜力未能完全释放。

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2023年,18家香港基因独角兽中,有11家选择在深圳落户或设立办公室,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金融科技等领域。货拉拉、Klook客路、Airwallex空中云汇、正浩EcoFlow等,都是在香港孵化、深圳发展的案例。思谋科技也把总部设在了深圳。

“香港在知识转移的表现,与其基础研究实力并不相称。”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此前称,缺乏供应链与产业支持、本地市场规模狭小与土地供应紧张是香港创科产业化、规模化一直以来的难点。

另一个劣势在于人才匮乏。2023年12月发布的《香港创科人才指数2023》显示,香港创科人才的缺口不断扩大,从2027年约3400人扩大到2032年约3.5万人。

百图生科和思谋科技也均表示在人才发展上发力。前者将优先培养香港生物计算及相关领域的人才,例如为香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后者将培养香港年轻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

优先在港上市

按照陈茂波的解析,港投公司投资对象的发展计划“皆与政府目标相契合。”

目前香港已建立了14个跨行业的AI研究实验室。在资金投入上,香港在2023-2024年度预算案中就提及要拨款30亿港元,用于加强AI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

“至今我们投放了超过2000亿元在创科范畴。特区政府综合香港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锁定几个重点发展的创科范畴,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医药科技、金融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先进制造等。”陈茂波提出。

在拉动AI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算力方面,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孙东曾对外表示,到2030年,香港要达到至少15000P的算力;未来两三年香港要构建不低于5000P的算力设施。

此外,百图生科和思谋科技也表示优先考虑以香港作为上市地。

陈茂波指出,当前港股估值仍然面对压力,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工业4.0的阶段,更多像思谋一样的初创企业考虑香港作为上市地,亦为香港证券市场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动力。

目前香港股市里,约11%是新经济公司,市值合共超过75000亿港元,占股市总市值约2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