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年内回购金额超1150亿港元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 本报记者 周璐璐 

2024年以来,港股回购潮汹涌。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港股市场上已有179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超1150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回购总金额433亿港元相比大增166%,创历史同期新高。

梳理发现,回购金额排名居前的个股中,以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美团-W、小米集团-W等金融和科技行业“领头羊”为主。分析人士称,港股回购潮汹涌,一定程度上传递出市场对港股未来走势的信心。

回购金额创历史同期新高

2024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活动频繁,回购金额激增。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记者发稿时,2024年以来共有179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41.64亿股,总金额达1154.70亿港元。2023年同期,港股市场共计110家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37.74亿股,股票回购的金额累计为433.39亿港元。对比来看,2024年以来,港股市场进行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累计回购股份数量、回购金额同比分别增62.73%、10.33%、166.43%。

记者梳理发现,各行业巨头引领了2024年以来的港股回购潮,金融蓝筹股和科技股成为回购潮主力军。

在2024年以来回购金额排名靠前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出现了汇丰控股、友邦保险、恒生银行等金融巨头,以及腾讯控股、美团-W、小米集团-W、快手-W等互联网科技领域巨头。此外,长实集团、药明生物、百胜中国、中远海控等各个领域的“领头羊”的回购金额也排名靠前。

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进行股票回购的179家上市公司中,有38家回购金额超过1亿港元,12家超过10亿元。其中,回购金额突破100亿港元的4只个股分别是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美团-W,期间回购金额分别为473.34亿港元、192.06亿港元、122.59亿港元、119.47亿港元,在同期港股市场回购总额中占比分别为40.99%、16.63%、10.62%、10.35%。

多出现在市场底部时期

回顾历史数据发现,港股回购激增之时,恒生指数均处于底部区域附近,而回购潮大概率会提振市场信心。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05年以来,港股共经历五轮回购潮,分别为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总结这五轮回购潮可以发现,港股回购潮开始时市场往往已经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估值也达到较低水平,而随着市场进一步下跌和估值进一步回落,回购的力度也持续加大。

历次回购潮后港股均能企稳反弹,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大。根据海通证券统计,港股上述五轮回购潮期间,恒生指数跌幅分别为41.4%、13.9%、20.9%、11.9%、11.4%;由于恒生科技指数编制较晚,仅经历了后三轮回购潮,期间分别下跌20.3%、28.3%以及上涨12.2%。历次回购潮结束1年后,恒生指数累计涨幅分别为49.6%、15.6%、16.5%、1.5%、11.7%;恒生科技指数在后三轮回购潮结束后1年的累计涨幅分别为38.8%、12.7%、107.3%。

分行业看,回购潮后哪些板块表现突出?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历次回购潮后港股各行业往往能企稳回升,信息技术板块通常表现最好,互联网公司在回购潮后涨幅较大。

“通过各细分行业回购金额与指数拟合度分析及盈利预测,我们认为‘高盈利预期+高回购’或促细分赛道反弹。”华西证券海外首席分析师朱芸判断。她表示,非必需性消费、工业、资讯科技三个板块在2015年-2022年间的指数与回购金额/数量对比拟合最高。

布局把握“高分红+创新成长”

从5月底反弹至阶段高点以来,港股持续震荡回调。随着港股回购汹涌,机构人士看多港股后市的声音不断出现。

展望港股市场2024年下半年,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认为,内地政策面预期利好港股市场,港股上市公司回购踊跃也是港股市场资金面的重要支撑,预计港股市场维持震荡向上走势。

中金公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表示,港股市场进一步的上涨空间需要更多催化剂,但无需过于担心,恒生指数在18000点附近有一定支撑。展望港股后市,刘刚认为,短期内港股市场仍将维持震荡格局,盈利仍是开启市场更大上涨空间的关键。

对于配置策略,刘刚表示,在整体增长偏弱而市场盘整环境下,建议更多关注结构性机会。例如,具有稳定回报的高分红和高回购标的,政策支持与仍有景气度的科技成长板块以及涨价题材中的上游与公用事业板块。

在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看来,在海外流动性再次趋紧和国际局势更加复杂的背景下,近期外资回流弹性将逐步结束,外资偏好的成长股将进入震荡期;而有较强内资支持的板块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例如,颇受南向资金偏爱的红利板块。

“从2023年年报来看,港股业绩呈现回暖态势,多数行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呈现改善态势。”杨超建议关注两个配置线索:一是受到南向资金青睐,具备稳定回报的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央企在改革背景下的配置价值。二是美联储大概率于年内开启降息,对于利率更为敏感的创新板块有望受益,建议重点关注互联网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