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内地企业踊跃赴港上市 港股新股破发率创近五年来新低

上海证券报

关注

◎记者 唐燕飞

“相信下半年港交所将迎来更多、更大型的IPO。”日前,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展望下半年港股市场时表示。

2024年即将过半,港股新股市场迎来新变化。截至6月24日,27家企业在港交所首发上市,其中26家企业为内地企业。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港股目前尚未出现募资百亿港元的“超级IPO”,却有不少是踩着主板门槛上市的“蚊型股”。不过,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破发的比例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新低。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随着港股估值水平进一步修复,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赴港上市。

内地企业积极赴港交所IPO

Choice数据统计,截至6月24日,今年以来港股已有27家企业上市。1月至5月,港交所分别迎来5家、0家、7家、3家和6家企业IPO,6月以来已有6家企业成功在港股IPO,其中首只特专科技新股晶泰科技在6月13日挂牌。

近期,港交所IPO市场也很热闹。6月,通过港交所聆讯且未上市的企业达到9家,超过5月上市数量。

上海证券报记者查询港交所网站获悉,目前有超过100家企业在港交所发布招股书,内地企业是主力军,曹操出行、蜜雪冰城、地平线、毛戈平、沪上阿姨、嘀嗒出行均在列。其中,蜜雪冰城、纵目科技、老铺黄金等企业从A股转道至港股上市。

内地的地方国资平台也频频现身多家IPO企业股东名单,成为其上市的基石投资人。“联动当地产业发展”是地方国资平台做基石投资人的关键。比如,连连数字在上市时引入两名基石投资者,分别为杭州城投产业发展投资合伙企业及杭州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基石投资者多为产业资本,目的是加强产业关联度,地方国资平台成为基石投资者,有望用资本的力量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深圳一名私募股权投资者表示。

业内人士透露,5月以来,内地企业赴港IPO步伐加快,一个明显的迹象是多家企业原计划在下半年择机上市,但自5月起它们提前准备,以抓住港股回暖期尽早上市。这背后主要受两大因素驱使:一是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令全球资本再度重视港股投资机会;二是人工智能、新消费等公司IPO不断,其他企业也想抓住窗口期。

港交所持续欢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并致力于提升监管协作效率、上市资源对接。去年以来,港交所分别与西安、青岛及黑龙江、广西等地签订合作备忘录。

上半年新股破发率创近五年来新低

截至6月24日,今年新上市的27家公司合计募资111.75亿港元,平均每家募资4.14亿港元。去年同期,26家上市公司合计募资162.62亿港元,平均每家募资6.25亿港元。

尽管今年上半年港股IPO的平均募资额相比去年有所减少,但新股破发率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新低。

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港股新股破发率维持在50%左右。尤其是在2023年上半年,26家IPO企业有15家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为57.7%。今年上半年,27家已上市企业有7家破发,破发率为25.9%。此外,自5月16日以来,连续10单IPO上市首日收盘价格高于发行价。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港股破发率低,主要是因为IPO普遍以招股区间下限定价,以及多路资金流入市场。据华福证券燕翔团队测算,今年以来各类中介机构持有港股的市值均有所回升。截至5月20日,港股通、国际中介、香港本地中介持股市值相比去年底分别提升32.2%、19.0%和13.2%。

港交所集团主席唐家成表示,中国证监会4月发布的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对港股市场帮助很大,港交所将进一步巩固互联互通的优势,扮演好连接境内外市场的“超级联系人”角色。

陈翊庭表示,今年前5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额是1100亿港元,5月单月的成交额已达1400亿港元,较去年四季度的不足1000亿港元有了显著增长,希望这个势头能够延续,这将利好港股下半年的IPO。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合伙人刘大昌预计,港股今年新股集资金额将达600亿港元,有机会跻身全球第五大集资中心,全年新股预计为70只至80只,其中3只为特专科技新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