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鼓集团:数字记录一个大国重器成长之路

媒体滚动
转自:沈阳日报
5月16日,一个中国工业发展里程碑事件诞生: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公司(下称沈鼓集团)与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乙烯三机合同,该设备最大负荷可达到180万吨/年,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乙烯装置。这意味着沈鼓乙烯装置用压缩机制造业绩将正式实现从150万吨向180万吨的跨越,将成为世界上少数几家拥有180万吨乙烯设计制造业绩的压缩机供应商之一,从行业全球跟随者向引领者大步跨越。
近日,面对中宣部组织的中央主要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团,沈鼓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戴继双,用一串数字回答了这个问题。
“3”“鼓”跃迁
成为一种向上符号
1952年,为适应国家战略需要,沈阳通风机厂正式诞生。之后伴随岁月发展,和企业经营内容发生变化,企业经过通风机、鼓风机,再进入压缩机领域,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大幅度提升。如今已成为国家机械行业通用机械风机行业、压缩机行业和泵类行业的会长单位,承担着引领国家通用机械三大类行业的发展使命。
沈鼓集团不仅组织三大行业标准的制订,还肩负着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升、转型发展等重任。,沈鼓集团:数字记录一个大国重器成长之路)70余年的淬炼,“沈鼓”超越了物理属性,化成时代和中国向上的符号。
“鼓”就是“一鼓作气”,展示的奋斗者一往无前精气神;
“鼓”就是“鼓舞全国人民士气,振奋中国人民信心”,象征着中国制造走向强大的信心;
“鼓”是行业“扛把子”,是昂扬向上的进军号……
“沈鼓”已经成为城市一张名片。
“12”“13”两个吉祥数字
两个精彩时刻
“12”“13”是沈鼓集团完成从“0”到“1”,从“1”到“100”的跨越。
乙烯是生产化工原料,其装置规模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1997年前,包括螺丝钉在内,中国拥有的十几套大型乙烯三机全部被国外垄断。1997年,大庆石化乙烯装置进行改造。经过异常努力,沈鼓集团实现了大型乙烯压缩机的零的突破。随后,沈鼓集团连续推出36万吨、45万吨、64万吨、80万吨乙烯压缩机。
2010年,是实现零的突破第13年,沈鼓集团推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创造了新纪元——大型乙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2010年到2023年,沈鼓集团陆续推出了120万吨、130万吨、140万、150万吨乙烯“三机”。2023年,沈鼓集团研制的150万吨乙烯压缩机通过专家鉴定:国内领先、世界领先。目前,来自权威统计,沈鼓集团通过两个13年努力,实现了大型乙烯压缩机从国外100%垄断到90%以上替代进口历史性跨越。
2008年,沈鼓集团进入了核主泵领域。此时沈鼓集团走了两条路线:一条引进消化国外三代核主泵技术,在2020年沈鼓集团推出了世界先进产品AP1000核主泵;另一条是自主研发核主泵,从2009年开始沈鼓集团同样用了12年,在2021年推出CAP1400屏蔽主泵,用于“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及后续核电项目。目前,沈鼓集团有几十套近百亿元订单在手。两个“12”助沈鼓集团跃上了核产业中国高地。
两个“12”“13”助推沈鼓集团成了是国内唯一一家在能源化工装备领域,敢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企业,被誉为沈鼓集团的企业吉祥数字。
“27”与“49”
劳模花开满园香
副总工程师姜妍是国家级荣誉“大满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的背后是不断奋斗身影,已过天命之年的姜妍还在服务客户的第一线冲锋陷阵。
多年来,沈鼓集团形成了一支优秀人才队伍,这里有科学家,有大国工匠,也有管理专家。目前,沈鼓集团技术人员占员工比例超过28%,硕士学位以上超过了37%。沈鼓集团累计有49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沈鼓集团是劳模的摇篮。截至2024年4月,沈鼓集团共有市以上劳动模范187人,301人次。其中27人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2人次荣获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202人次荣获市级劳动模范称号。
“27”与“49”,他们是专家式劳模,他们用主动自觉、奉献向上,展示的是科学精神,表现的是工匠气质,形成的是强大奋斗力量,解决了企业一个个关键问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夯实了沈鼓集团行稳致远的强大底盘。
面向未来,在实现“技术全球领先、市场全球覆盖、品牌全球公认”这个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过程中,沈鼓集团还会有许多数字故事发生,这些故事将忠实地记录一个企业由优秀向卓越跨越的奋斗足迹。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国栋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