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托业主力军: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占比60.68%!

市场资讯

关注
听新闻

来源:上海信托圈

导读:学历占比: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占比60.68%,本科学历占比37.03%,专科人员占比2.28%,硕士及博士学历人员是行业主力军。

受信托业务转型影响,信托从业人员总量持续下降;高学历人员仍是信托行业主力军;人均信托业务收入下滑,各信托公司头尾效应明显。

01

一、信托从业人员总量略有下降

2023年共59家信托公司披露年报(截至5月31日),根据已披露的年报数据,截至2023年末,信托行业从业人员为17619人,较2022年末的17945人减少了326人,人数约下降1.82%(相比2022年的61家披露年报的信托公司,中融信托、民生信托2023年年报尚未披露;2022年61家信托公司从业人数共计18540人,调减中融信托、民生信托后59家信托公司从业人数共计17945人)。整体来看,2010~2014年信托行业从业人数处于扩张阶段,2015~2018年为休整期,2019年至今处于动态调整阶段。

已披露的59家信托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各家信托公司的员工数量变化差异较大,这与各信托公司的转型发展和业务布局有关。

其中,28家员工数量有所增加,共增加333人;31家员工数量减少,共减少659人。

02

二、信托行业人才结构持续调整

1.高学历人员仍是行业主力军

2023年信托行业各学历人员数量均有所减少,但学历结构整体变化不大。其中,博士学历人员数量同比减少4.47%,硕士学历人员数量同比减少1.03%,本科学历人员数量同比降低2.07%,专科及以下人员数量明显下降,同比减少13.55%。各学历占比方面:

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占比60.68%(↑)

本科学历人员占比37.03%(↓)

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2.28%(↓)

硕士及博士学历人员仍是行业主力军。近十年信托行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为硕博学历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本科、专科以下学历占比呈下降趋势。

2.信托业务人员占比相对稳定

2023年,共有52家信托公司(共15408人)公布了员工岗位分布情况,其中董监高人员480人(含非信托公司员工),自有业务人员399人,信托业务人员8152人,其他人员6402人。

从近十年来信托行业从业人员岗位分布来看,董监高的占比连年小幅度降低,自营业务人员占比持续多年降低后于2023年略微提升,而信托业务人员占比基本维持在50%~60%之间的水平。董监高占比由2008年的8.97%下降至2023年的3.11%,自营业务人员从2008年的13.95%下降至2023年的2.59%,而信托业务人员占比自2020年后有所下降,2023年为52.82%,其他人员占比则处于持续调整中,自2008年的36.78%上升至2023年的41.48%。整体而言,近年来各岗位人员结构持续调整中。

此外,2023年信托行业业务职能人员比(业务人员/其他人员)为1.34,但不同信托公司差异较大,其中26家公司超过行业均值,1家公司业务职能人员比超过5,而17家公司低于1。业务职能比呈现前台人员与中后台人员的配比情况,主要体现中后台对业务的支撑情况和内部管理效率。但由于各信托公司岗位职责不同,该配比值仅具有参考意义。

03

三、人均经营利润增长

1.人均净利润增长

2023年,59家信托公司的平均人均净利润为204.83万元,同比口径下与2022年203.04万元基本持平,超过平均数的公司有27家。信托行业人均净利润及其增长率走势图显示,信托行业人均净利润自2012年首次突破300万元以来,2013~2017年均稳定在300万元以上。受监管加剧及行业转型影响,2018年以后,信托行业人均净利润快速下降,2023年人均净利润为204.83万元。

2.人均信托资产规模整体上升

2023年已披露年报的59家信托公司,平均信托资产规模为0.39万亿,同比口径下较2022年末的0.33万亿元同比上升17.04%。集合资金信托的占比提升可体现资金结构的优化,因此人均集合信托资产规模与人均新增集合信托规模能更好地反映出人均经营效率。2023年信托行业平均人均集合信托资产规模为5.83亿元,较2022年末的4.54亿同比上升28.27%;而人均新增集合信托规模为3.84亿元,较2022年2.73亿元同比上升40%。

3.人均信托业务收入头尾分化

2023年人均信托业务收入较2022年有所下滑2023年平均人均信托业务收入为279.88万元低于2022年的325.95万元,降幅达14.13%。人均信托业务收入达到500万以上的信托公司有5家,均值为726.44万元,而2022年为12家,均值为711.63万元;而人均信托业务收入不足300万的有35家,平均为163.91万元,2022年32家,平均为168.60万元,头尾分化进一步加剧。

04

四、信托公司组织架构持续优化

继2020年信托公司组织框架大幅调整、2021年信托公司持续推进组织架构调整后,2022年至今信托公司仍围绕信托业务新分类,积极推进组织架构优化,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业务转型提供保障。2023年共有43家信托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整体而言,大部分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在2022年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呈现出围绕证券投资业务(含固定收益投资业务和权益投资业务)、服务信托业务、特殊资产业务、资产保全业务等设置、整合专业化部门的趋势,推动信托业务新分类的转型业务并推动风险处置(资产保全)工作。

1.专业化部门呈现多元化与集中化。

2023年业务部门主要新增及调整的趋势为证券投资业务部门、特殊资产业务部门、家族/家庭业务部门、公益慈善部门等创新业务部门,与2022年资产服务信托业务部及资产管理信托业务部等的新增趋势保持一致。其次是通过集中化管理的总部模式,提升信托业务效率,推动信托业务的转型发展。

2.持续探索事业部的组织模式。

2023年共有7家信托公司调整不同类型的事业部,较2022年调整事业部的信托公司数量减少1家。其中有2家公司新增事业部,5家公司取消事业部。业务事业部的设置及运营,对组织的管理娴熟度、资源分配及管理文化有较高要求,就信托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情况而言,2022年及2023年事业部调整中,取消事业部的组织模式的信托公司多于新增,一方面可能是受业务发展要求的影响,另一方面相比信托公司传统成熟的扁平化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的落地应用仍需要继续探索实践。

3.优化职能部门设置,提升管理效率。

2023年信托公司年报及公开信息显示,约有26家信托公司对中后台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较2022年增加2家,调整包括增设、裁撤、合并、拆分多种形式,以求实现更好地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目的。2023年26家调整中后台职能的信托公司中,有23家调整了运营相关部门、有11家调整风控相关部门,有20家调整了后台职能部门

整体而言,中后台职能部门的呈现强化党建和集约化的特征,风控相关部门经过2021和2022年的调整后,2023年11家公司主要围绕风险管理、法律合规对风控部门或拆分、或合并20家调整后台职能的信托公司中有9家调整相关党建部门,此外,后台职能部门呈现出集约化整合的现状,包括综合管理、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研究发展部门的整合。

4.董事会下设委员会持续调整。

2023年7家调整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信托公司中,3家公司新增相关委员会,具体是交银信托新增薪酬与提名委员会、上海信托新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西藏信托新增战略规划委员会。

来源:百瑞信托/研究发展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