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山西城镇人员工资水平呈增长 行业差距逐步缩小

黄河新闻网

关注

6月19日,山西省统计局发布报告,2023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5025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0452元,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城镇单位是指城镇地域内的法人单位,其中对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全面调查,对就业人员在5人及以上的其他单位开展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等。

这些数据传递了哪些信息?省统计局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工资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2023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比名义增长5.0%,增速比上年低4.8个百分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同比名义增长6.7%,增速高于上年3.4个百分点。全年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复苏、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5.5%,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6.0%,这些都为工资平稳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与工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了同步。

多数行业平均工资继续增长,但增速差异较大

在所有行业门类中,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多数行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增长。

采矿业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中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24277元和69054元,分别增长8.7%和10.1%,增速较快主要是受2023年矿业市场持续向好、主要矿产品供给平稳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中平均工资增速分别为11.2%和14.1%,主要原因一是上年基数较低,上年增速分别为4.2%和2.5%;二是随着根治欠薪工作的常态化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三是随着建筑业用工方式的转变,工资水平较低的就业人员减少,在两类单位中,就业人员分别减少10.6%和10.2%,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业平均工资增长。

金融业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的平均工资增速为10.1%,增速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就业人数近五成的保险行业持续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工资水平较低的保险代理员大幅减少,推动整个金融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上升。在城镇非私营单位金融业3个主要行业大类中,保险业就业人员减少10.4%,平均工资上涨19.0%。

接触性服务业工资水平增速显著回升。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服务行业保持了较强的复苏势头,工资水平得到提高。如住宿和餐饮业,在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7.0%、13.6%,增速在所有行业门类中均居首位,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5.2、17.3个百分点;随着消费新场景为文化娱乐市场注入新活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中平均工资分别增长7.1%、4.6%,增速分别提高0.4、2.1个百分点。

部分行业工资增速较低。受增资因素较少的影响,非私营单位中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平均工资下降1.8%,教育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工资增速较低,分别为3.9%和1.9%。受市场影响,房地产行业中的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下降12.2%,在非私营单位所有行业门类中降幅最大;私营单位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工资分别下降3.8%、1.7%、0.5%。

行业间、岗位间工资水平差距缩小

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有所缩小。无论是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工资水平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在非私营单位中,最高与最低工资之比为2.81,比上年缩小0.04,私营单位中这一比值为2.2,与上年基本持平。

岗位间工资差距缩小较为明显。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工资最高,为156785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工资最低,为68705元。最高和最低工资之比从上年的2.37缩小为2.28。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增速较高,分别为8.4%、7.9%和7.1%,高于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4%、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2.3%的平均工资增速。

专家指出,平均工资是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岗位总体工资情况和变化的重要统计指标,主要用于社保基数、退休养老、司法赔偿、企业用工成本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个人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或收入并不相等。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包括就业人员从单位实际领取的工资、奖金、津补贴等,还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等。(记者王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