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你见过这样的陕西么?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群众新闻网

关注

转自:工人日报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你见过这样的陕西么?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安康,地处陕西东南部。在这里,你看到的是另一个陕西。与黄天厚土的陕北高原不同,安康目之所及,郁郁葱葱。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承担着南水北调63.18%的供水量。安康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让受益的群众吃上优质水、放心水。

环保“110”成为水质监护千里眼

既然是水源涵养区,那么水质就非常重要。为了保障一泓清水,安康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立了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2015年,安康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环境应急处置中心指挥平台,在应急指挥平台的大屏上,记者可清晰看到各个点位的实时监控,每一个县污水处理厂的实时工作情况,监测员随时可进行联系,指挥平台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数据不断上传,监测画面随时切换,通讯即使时联络,实现了水质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据介绍,应急指挥平台共接入420个视频监控点位和128个在线监测点位,对汉江水质和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实时视频监控和在线数据监管,一旦发现排污数据异常,系统就会自动红色报警,并实现了与中、省、市、县环境应急指挥互联互通。落实专人全天候值班值守,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受理投诉、第一时间转办督办,打造安康“环保110”。

平台自运行以来,转办在线监测超标异常数据840起,受理信访投诉16398件,化解环境舆情873件。同时建立了陕南最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存应急特种专用物资7000余件,组建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坚持常态化开展环境应急实操演练,成功处置汉江水质污染突发环境事件22起。

水电站职工坚守碧绿水质

风景如画的瀛湖风景区位于安康市汉滨区汉江上游,这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来这里参观的人无不被碧绿的水质所震撼,也正是这里的清水蜿蜒让南水北调重要涵养地多了一份保障。

安康水电站的职工一直守着这里,保护水电站和水库的生态,认真打捞水库漂浮物,并运用无人机等多个手段进行智能巡检,充分保障水电站水库安全和水质。

瀛湖的形成与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安康水电站有关。作为汉江梯级电站“龙头”,安康水电站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总库容25.85亿立方米,出库水量占丹江口水库汇入流量60%以上,安康水电厂运检部副主任石静涛介绍说,水电站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千方百计节水增发,全力支撑陕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累计发电量突破730亿千瓦时。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重要使命,加强汉江水质保护,保障生态基流,常态化打捞漂浮物年均4万余立方米,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水Ⅱ类标准,保障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水质安全。

美丽的瀛湖我的家

瀛湖是景区,承担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的重要历史使命,但这也是周边渔民的家。

安康水电站的后方便是安康瀛湖,这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中国南北过渡带,系20世纪90年代安康水电站大坝拦蓄汉江水形成。瀛湖是陕西省最大的河道型湖泊,河流密布、水系众多,共有9条支流汇入,其入水量占丹江口水库总入水量的60%以上。正因如此,瀛湖的生态环境尤其重要,当地为生态保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附近的桥兴村村民多以打鱼为生,瀛湖下曾有着很多网箱,虽然带来了收入,但也对瀛湖的生态造成影响。景区以当好“秦岭卫士”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水源涵养区“护水使者”为己任,和当地政府一起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协助渔民进行转型。

李见明从渔民转型成一名茶农,从打鱼变为种茶,他觉得自己吃上了稳定的生态饭,之前用网箱捕鱼收入不稳定,而且会对湖水进行生态破坏,现在利用景区美好的环境,他改种高山茶叶,在获得短期收益同时,也获得了长期的生态收益,“为了子孙后代也要进行转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嘛。”李见明表示。

在瀛湖景区的翠屏岛上,有一处白色的民宿,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湖面美景尽收眼底,桥兴村村民梁永菊既是这个民宿的房东,也是这个民宿的管家。她曾是渔民,如今放下渔网上岸,成为民宿管家,每月领取运营方给的工资。运营方从她手里租了房子,聘用清华大学教授来进行民宿改造,付给梁永菊租金,还聘请梁永菊作民宿的管家,一年会给梁永菊带来十余万元的收入。“如今我也有稳定的收入,生活安逸得很。”梁永菊满意地说。

瀛湖上,星星点点的小船在进行机械捕捞浮游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翠屏岛的渔民放下了渔网,做茶农民宿转型“管家”;安康水电站职工,安康环保“110”彻夜值班守护职责水域的生态……他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那“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车辉 王羡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