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头村治水记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关注

马头村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经过处理后,生活污水变成清水。

6月19日,雨后,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马头村村民罗跃坤查看完庄稼,弯腰就在排水沟里洗手。

“以前,排水沟里的水哪有这样清亮,大家洗衣、做饭、冲厕的水都往沟里排,遇到大雨天,污水横流,简直无法下脚。”回忆起之前的场景,罗跃坤不禁皱眉。

近年来,乌当区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去年,马头村建设了23套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吞“污”吐“清”,不仅解决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将处理后的水用来浇灌农田,实现“变废为宝”。

马头村生活污水治理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乌当区近年来农村“治水”的观念之变。

自2021年以来,乌当区立足生态观念,启动农村“治水”工作,采取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方式,结合A2O一体化、人工湿地、微动力生物滤床、无动力资源化利用等管控措施,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和再生利用。

截至2023年底,全区已建成并纳入运维管护的5吨及以上农村污水设施共78套,其中20吨及以上、100吨以下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2套,100吨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2套;5吨以下小型单户式污水处理设施900余套。完成6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9.47%。

水清粮食丰。经过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成了浇灌农田的“肥水”。近年来,乌当区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粮食安全。2023年,乌当区粮食总产量达2.31万吨,粮食产量稳健增长。

水清游客来。农村黑臭水体不见了,尽显“吸客”魅力,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吃农家饭、看农家景、摘农家果、避暑旅居。去年,全区共接待游客71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59亿元。

令罗跃坤没想到的是,如今他也吃上了“旅游饭”。近年,越来越多的人到马头村观光旅游,全村搞起餐饮和避暑旅居,罗跃坤也不甘落后,和妻子经营农家乐,每年收入10多万元。

如今,马头村水好景美,富民产业越来越多,不仅搞旅游,还引进葡萄种植、中华鲟养殖等农业产业。看着葡萄挂满枝头、鱼儿在水里欢腾,罗跃坤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 文/图

(《马头村治水记》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