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日报:治一治短视频虚假摆拍乱象

媒体滚动

关注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一网友在参观上海短视频中心时称“短视频拍摄场景都是假的,每一扇门后都是一个主题”;江西旅游广播官方微信公众号不久前刊播视频新闻《短视频拍摄场景竟然都是假的》,揭秘短视频拍摄皆为固定剧本和场景内创作。这些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短视频虚假摆拍的关注。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份,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较2022年12月份增长4145万人,占网民规模的96.4%。短视频涉及休闲娱乐、教育、科普、新闻等多方面内容,大大拓展了内容创作者的表达形式与空间。不过,在商业化、娱乐化大潮推动下,短视频利用虚假人设、场景、情节、道具进行摆拍的现象层出不穷。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相关方想获取流量和利益。

短视频行业急速扩张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为摆拍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视频脚本、人设、场景、道具到后期制作,每一步都有专业人员的“精心设计”,通过专业拍摄和剧情表达,编造出有冲突感的故事吸引公众观看,从而利用人设剧本获取流量来牟利。同时,短视频创作门槛低,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大部分追求流量至上,缺乏自身独特的、有价值的内容输出。在流量思维影响下,一些短视频创作者只会追寻社会热点,围绕有话题、有争议的事件进行拍摄,并隐匿其虚构意图,引导公众情绪以获取关注和流量。短视频摆拍场景多样,大多数是以生活痛点和社会热点为主题,过度摆拍可能引起争议,对于大众认知、社会秩序等都会产生严重危害。另外,摆拍还会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不可任由短视频摆拍自由“生长”、任其发挥,是时候治一治、管一管了。对此,应多方合作、综合发力。加强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网络短视频创作主体的责任,加大对传递错误观念、刻意制造争议、煽动公众情绪摆拍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短视频创作主体应坚守创作底线,加强短视频拍摄内容的创新与提升,遵循正确价值导向,从而产出和传播优质的短视频。还要明确合理摆拍的边界,在虚构情节和剧情演绎中注明“虚构演绎,谨慎识别”“创意作品”等标识,帮助观众识别。相关短视频平台需要建立健全短视频摆拍的审核和标注机制,完善短视频发布、推流的标准,对虚假演绎短视频的内容认真审核,以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