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贵阳贵安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关注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近年来,贵阳贵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黔进先锋·贵在行动”总载体,深入实施“筑固工程”,以“五个一”行动总揽农村党建,聚力强堡垒、兴产业、优治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聚力强组织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这个坚强战斗堡垒。

贵阳贵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持续深化“五个一”行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着力配强“一个支书”。坚持“高进、培强、严管、优出”,印发《关于加强贵阳贵安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全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连续三年全覆盖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市级提级培训,常态化开展走村观摩、“擂台比武”,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制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务清单和履职要点,加强对“一肩挑”党组织书记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选拔1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定向招聘村(社区)“两委”干部进入乡镇事业编制,不断拓宽晋升渠道。支书站前排、挑大梁、乐奉献,“头雁效应”更加凸显、更加鲜明。

着力建好“一支队伍”。聚焦能力素质提升,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建立“村干部上讲堂”机制,帮助村干部和党员队伍历练成长。紧扣党员队伍建设,依托“筑红云”平台,推动农村党建智慧化管理,加大从回村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村民组长、网格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印发加强和改进驻村帮扶工作十条措施、加强和改进到村任职选调生跟踪管理十条措施、驻村工作“十个问题”“十件事”,强化驻村工作队伍管理,推行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发展奖励”结构化报酬制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村干部和党员队伍。

着力打造“一个中心”。制定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指南,合理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现996个村党群服务中心“4+2”规范挂牌。理顺乡村党群服务中心职责边界,推动便民服务事项应放尽放,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实施“三减一规范”,全面推进基层减负落地见效,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着力健全“一个机制”。制定“四议两公开”决策和公开事项清单、流程图,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和“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铁三角”机制,全面推行乡村治理与村集体经济分红挂钩“积分制+”管理模式,落实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双交双办”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着力找准“一条路子”。加快构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机制,探索“1+1”发展方式,贵阳贵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50%、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25个,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大幅提升,村民参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蹚出了一条带动低收入人口走向共同富裕的好路子。

党建举旗,落实落细“五个一”行动,贵阳贵安乡村振兴活力迸发。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扎实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对全市74个乡镇、996个村党组织进行全面体检、分类排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一组织一策”整顿提升,涌现了息烽县流长镇龙泉村“三图两清单”等一批好的经验做法,扎实推动“后进”赶“先进”。

壮大集体经济 打造乡村发展“强引擎”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贵阳贵安在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广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控股,以吸纳本村村民入股为主,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实现集体控股、合股经营的“1+1”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制定实施方案,编写操作手册、典型案例,依托“筑红云”平台上线运行村集体经济“1+1”板块,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等信息,稳步推进208个实践村实施“1+1”发展方式,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在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49万元,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共同出资21万元,成立了村集体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贵州开阳鑫鑫工贸有限公司,流转540亩土地发展辣椒种植产业,大胆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的“1+1”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2023年辣椒产业实现经营性收入272万元,同比增长83.7%;带农增收104万元,同比增长55%。

在息烽县,养龙司镇高硐村主动求变,大胆探索实践“1+1”发展方式,成立息烽兴鑫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2100亩几近荒废的刺梨地进行盘活,大力发展刺梨销售及深加工,2023年刺梨产量390吨、生产经营性收入222万元,实现村民分红16.8万元。

在清镇市,站街镇小河村成立村集体全资合作社并控股1家企业,带动当地1900余名群众入股100余万元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晚香酥李、黑珍珠樱桃、绿化苗木等经果林种植产业和露营旅游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2万元,净收益100余万元。

在贵安新区,党武街道龙山村联合邻近5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组建贵州滋大闲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盘活闲置校舍、零散土地等村集体资源,发展餐饮服务业,做大做强“党武辣子鸡”品牌,实现经营性收入40万余元、收益7.8万元。湖潮乡车田村村“两委”牵头,以村民入股形式,组建“1+1”混合所有制公司,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运营游船、竹筏等水上经济项目,实现经营性收入58万余元、收益22.3万元,分红18.06万元。

各地狠抓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贵阳贵安共有集体经济组织1002个,认定集体经济成员212万人。村集体总资产达15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7亿元。村集体年度总收入达到12亿元,63个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出列,经营性总收入破6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

激发治理活力 画好乡村治理“同心圆”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村子稳定、宜居、和美,群众才有满满的获得感。

观山湖区以文明乡风示范带为依托,聚焦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工作目标,充分把握贵州民族文化园建设机遇,高质量构建朱昌镇高寨村-金华镇翁贡村-百花湖镇石操村“五治”集成暨乡村旅居示范带,纵深打造农村“五治”工作的升级版和展示地,为其他村提供模范样板。同时,创新“积分制”利益联结机制,选取高寨、下铺、盘龙洞3个村探索试点农村精神文明积分兑换机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所得收益与村民践行村规民约、参与治理等行为有机联结,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以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花溪区实施“雁阵”“善治”“智汇”“暖心”四大工程,创新“党小组长+网格员+联户长”的“铁三角”治理机制,充分激活党小组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结合“三减一规范”工作要求,在122个行政村实现乡、村两级网上办事大厅全覆盖,去年完成村级网办件3948件,实现群众有事一窗办、就近办、马上办;推动村“两委”干部兼任“代办员”,为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全区帮办代办件数量达9518件;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推动所有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122个,形成了青岩镇山王庙村“农村物管”、燕楼镇谷蒙村“村寨管家”、黔陶乡骑龙村“党员说事室”、贵筑街道尖山村“妇女劝导队”等村民自治品牌。

白云区坚持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结合“两改两治理”,将农村“五治”作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旅居生活廊带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增强乡村治理效能,打造“云尚生活、邀你品味”都市乡村。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各地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充分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群众自治能力,做到法治、自治、德治有机融合,促进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双向互动机制,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是必须写好的一篇大文章,需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踔厉奋发、埋头苦干。贵阳贵安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记者 衣琼

编辑:吴艺舟

审核:吴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