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夏至后迎来“冬病夏治”好时机

媒体滚动

关注

□ 本报记者 蒋明睿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6月21日是夏至节气,标志着炎炎夏日到来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徐道明表示,趁着阳气旺盛,借大自然“温热”特性,通过三伏灸、三伏贴等中医外治疗法,结合中药内服,佐以食疗、按跷导引,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温阳散寒、补虚利湿的目的,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和根治“冬病”。

徐道明介绍,“三伏灸”遵循《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三伏天采用艾灸的方式,利用大自然阳气最强的时候,趁着人体腠理开泄,进行冬病夏治和养生保健,既有利于药性的快速渗透,又可祛湿驱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伏灸对有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痛症,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或体质虚弱冬季四肢冰凉等患者效果明显。”在儿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泄泻、厌食、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问题上,也可以通过三伏贴、三伏灸帮助孩子增强体质,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结束隔3小时后再洗澡。艾灸后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在饮食上,夏至养生也有“秘方”。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喜燥恶湿”,而“暑湿之邪”最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夏至节气,在湿与热的夹击下,脾胃会更加虚弱,此时需要好好健脾,方能更好地运化体内水湿痰饮。徐道明建议,家中可以常备“三豆饮”,将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洗净,清水浸泡1个小时,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老人、小孩肠胃不好的,可以加红糖(红糖属温性)代替冰糖。三豆饮一周可以喝两次,三伏期间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处暑。

夏主心,夏至时节人的心火容易上浮,可以通过晨起站桩、打八段锦、午间小睡等方式调畅气血、调养心气、收敛心神。“需要提醒的是,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也不要吃太多冷饮,容易造成阳气损耗,气血运行受阻,还可能造成胃肠道、感冒、头痛等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