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有力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学习时报

    近期,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保障就业市场平稳,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底线”。推进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增收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还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加快了乡村振兴,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稳定扩大就业效果逐步显现。但同时,随着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增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制约了返乡入乡创业。因此,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有力有效促进他们就近就地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农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但是,返乡就业创业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给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农民工素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年龄已达43.1岁,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从2019年的 24.6%上升到 2023年的30.6%,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提高,加上一些大中城市在某些行业、领域出现清退大龄农民工现象,返乡大龄农民工逐年增加。同时,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66.7%,还存在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现象。可以说,返乡农民工已成为就业市场中需要重点帮扶的群体。

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存在短板。近年来,为帮扶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各地政府在场地、税收、金融信贷、创业服务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由于存在经费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部分基层帮扶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些返乡农民工对政策缺乏全面了解。有些县城范围内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主要面向招大引强,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一些小微企业难以进入园区。二是由于有的创业项目体量较小、能够提供的担保较少,返乡农民工难以申请到较大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其他融资产品又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相关部门对创业项目的持续性帮扶不够,缺少有效的创业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就业创业培训精准度不高,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需求的培训较少。虽然农民工规模性欠薪问题已被有效遏制,但有些小微企业和平台企业用工不规范,出现劳务纠纷风险较大,返乡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仍面临较大压力。

县域生产生活条件亟须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县域基础设施虽有很大改善,但与返乡农民工追求的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还存在较大差距。大致归纳为,公共服务和商业娱乐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一些乡镇农村道路、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娱乐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质量需要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和商业资源较缺乏,交通通信不畅、用水用电用气费用贵、运输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还面临较多困难。

如何有力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创业

当前,随着农民工总量不断增长,就业结构和流向也出现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在县域范围内就地就近就业。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促进返乡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创业。

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根本要靠发展当地经济,拓展就业岗位。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更多就业增长点。二是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提高对制造业、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提升其稳定和扩大就业能力。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乡村特色富民产业,使返乡农民工在农村也能稳就业、好创业。四是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中,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就业增收。

切实提升就业创业帮扶质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方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返乡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统筹“春风行动”“招工大篷车”“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对接,规范发展零工市场,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同时,精准摸排不同类型返乡农民工培训意愿,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创业培训,提升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水平,在县区级开发区内和一些乡镇、村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加大园区用地和资金支持。同时,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加大税收减免返还、财政奖补,适当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建立创业风险基金,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专门的创业保险产品,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全方位服务。

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是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加大商业、文化娱乐设施改造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优质均衡发展,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严格规范经营主体用工行为,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工资收入。同时,加大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都纳入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中,更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