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会跳伞的“准码农”,能有多优秀?

江苏新闻广播

关注

毕业季

新经济催生新职业,新职人缔造新精彩。正值高校毕业季,江苏新闻广播今起推出专栏【“新”“新”向荣的你】,聚焦一批极具探索精神,以AI算法工程师、农田飞手、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职业为生的毕业生,探寻他们投身新兴产业、新兴职业的背后原因。

今天,一起走近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人工智能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王长欣。

昨天(6月17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仙林校区举行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作为南大第三批毕业于人工智能方向的学生之一,王长欣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成为一名AI算法工程师。

而关于他学术生涯的开端,则要从一款旅游推荐APP说起。

王长欣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一暑假,他和小伙伴们共同开发了一个专为南航师生打造的旅游推荐APP“金陵旅者”。

“我们的团队借此机会把二十多个金陵著名景点嵌入APP,并为每一个景点配备了详细的讲解及游览评价文章,帮助用户更好地选择假日去处,沉浸式感受南京悠久的文化历史。”作为软件开发的负责人,王长欣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协调团队合作。

如今,象征着他软件开发起点的程序仍静静地躺在他的手机桌面,映照着他的初心,见证着他的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时完成时的喜悦感、获得感,我一直记在心里,所以我想自己可能比较适合做程序开发这一类的工作。”

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门分支,涉及计算机对人类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其核心是关于序列的学习。研究生阶段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人工智能学院后,王长欣在导师张建兵老师和师兄马征博士的启发与指导下,欣然步入自然语言处理的世界,就非自回归的序列生成以及蛋白质序列的预训练这两个细分研究领域展开了更进一步的学习。

“研究生期间,我做的非自回归图像描述生成的项目,以及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经历对我影响很大,为我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的不同阶段打好基础,给予我一定的正反馈,帮助我建立自信心。”

从了解到热爱,每一个项目、课程、比赛,都在为王长欣的兴趣添砖加瓦,他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我的研究不仅仅是纯技术,而是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它的作用。”

对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生而言,进大厂还是进工厂是绕不开的话题。对此,王长欣毫不避讳。

他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没有“空对空”,很多工业企业都明确提出了场景化技术需求,因此,找到和自己研究领域相契合的“刚需”场景成为关键。以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例:“如果将序列生成应用到制造业中,可能贴合得不甚紧密,但是搜索引擎或者专门做内容的互联网公司与文本相关研究就比较契合。”

王长欣还提及了互联网大厂开放的生态社区。四年前,他在字节跳动公司实习时,就被那里活跃的团队氛围所感染。“互联网大厂的‘码农’其实更多是自由的开发者,大家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互帮互助。那里开放的生态社区给每一个研究者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他们在深耕自己领域的同时相互扶持,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工作,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

四年后的今天,王长欣在字节跳动公司找到了技术落地的理想场景,公司搜索团队的研究方向与他不谋而合。入职之后,王长欣将会继续深入探索“生成式搜索”这一新领域。

用时下最火的人格标签定义自己,王长欣说,自己是INFJ提倡者型人格者,淡定的乐天派。

“我有成功的经历作为自信的基础,也有失败的经历帮助我反省。做事情时,我总是充满自信,因为我认为成功固然好,失败了,再投入新一轮的学习就好了。”爱好慢跑、游泳、滑翔伞的他,还坚持把体育精神融入人生,在学习中深入钻研,在工作中勇于突破。

站在人工智能新“风口”,无论是自己的未来,还是人工智能的未来,王长欣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刻,这时候可以对自己说一句,别怕,来吧。我的能力、天赋和兴趣或许决定了我能走到哪一步。如果再往上走让我感到痛苦,我就会跳出来,就像我所喜欢的滑翔伞,当达到某个高度后,如果再往上飞感到恐惧时,飞出去就好了,享受下降的过程,享受风、天空和自由。”

记者手记:

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而江苏核心AI企业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与江苏的科教优势不无关系。当前,江苏已有33所院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今年秋季学期,南京大学还将面向全体新生开设AI通识课,系全国高校首家。人工智能应用迈进“深水区”的过程中,培养企业急需的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在学术和应用两方面探索无人区,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瞄准人工智能的“刚需”场景,积极储备人才,开展差异化创新,江苏正阔步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