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甘快看】甘肃:“踢”出健康未来

中国甘肃网

关注

绿茵场上的少年正在快速左右带球,不断绕过对手进行侧面移动,突然球风一转,他一脚将球射向对角,球网震颤不已,球,进了!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甘肃赛区)男子初中年龄段U13组的比赛现场,武威第十中学男子足球队一举拿下季军。

甘肃省武威市多年来深化校园足球改革、普及校园足球运动、优化校园足球赛事,目前已成为全国首批8个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不仅武威市,甘肃省各市县都在大力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推广特色校“六个一”行动:每天一次足球活动、每周一节足球课、每班一支足球队、每月一次比赛、每学期一次足球文化节,努力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园足球”已成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武威第十中学是首批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吸纳了一批有足球基础的学生参与训练。“我们班上踢球的孩子们的文化课也从不会落下。”武威第十中学教师苏艳花已经连续带了三届足球冠军班,她认为,体育训练并不会影响文化课成绩,反而会助力学生升学。

据统计,自2021年、2022年武威第六中学和武威第十八中学先后开始招收高中特长生起,武威第十中学通过足球特招升入高中的球队队员共计25人,占据球队毕业生数量的50%。

截至目前,武威市已经创建85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中小学和幼儿园、5所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校,建立了以高中学校为“龙头”的高、初、小、幼“一条龙”足球梯队建设长效机制。

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是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就是该校一大亮点项目。学校坚持将体育教学纳入课程规划,形成了体育特色校园文化。

“我们让学生先参与比赛,感受到比赛的快乐,在学生对足球感兴趣后,再通过训练提升技术。”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足球教练马晓云说道。

大课间时间,甘南州合作市第四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个个抱着足球奔向操场做操。《中华足球娃》是该校自编的一支特色课间操,融合了足球的基础技术动作、武术动作以及传统舞蹈元素,让学生每天接触足球。

“学校里到处都有足球的影子,我们画足球、唱足球,最终还会上场踢足球,我喜欢这种奔跑的感觉!”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当子扎西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甘肃省各地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特色活动,武威市民勤县将每年五月第二周设为全县“足球特色周”;甘南州碌曲县把足球同民族传统文艺活动相结合,举办足球联赛与文艺展演,让大家“动”起来。

碌曲县藏族中学多年来深化推进体育强身工作,严格开展体质检测工作,结合检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改善学生体质,让孩子们健康奔跑在这片海拔3100米的绿茵场上。

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九年制学校足球教练滕海文告诉记者,乡村学校的孩子大多比较内敛,足球方面起步晚,基本功较差,他会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专项训练。“如今孩子们体质增强了,看着更自信了,足球让他们坚毅勇敢。”

拉毛扎西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科生,热爱踢球的他一路从碌曲草原踢到了大学校队。拉毛扎西向记者说,他们上场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身体素质更强,更有耐心和韧劲儿。

采访中,许多足球教练、校长一致认为,足球运动的普及不仅改善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降低肥胖率、近视率和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比例,还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甘肃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学生近视率较上年下降3.6%,较2018年下降7.78%;全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逐年上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喜群、王冰雅 通讯员镡祎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