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信证券:5月经济数据延续生产强劲、内需偏弱特征,原因可能在于化债之于投资、房价下跌之于居民财富感受的影响进一步显性化

金融界网站

关注

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文|杨帆 明明 玛西高娃 彭阳

5月经济数据延续生产强劲、内需偏弱特征,原因可能在于化债之于投资、房价下跌之于居民财富感受的影响进一步显性化。生产端,工业生产修复边际放缓,但受假日错月因素影响,5月服务业恢复有所加快。结构上5月对工业增加值增速构成拖累的主要是地产产业链和食品产业链,生产景气较好的行业包括部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以及中游化学、有色行业。需求端,化债对基建投资的影响趋于显性化,设备更新成固投的主要支撑,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消费数据再次低于市场预期,家电、化妆品等受以旧换新和“6·18”促销前置影响而表现较为亮眼,餐饮消费增速中枢下移对消费的拖累作用较大,提示关注服务消费增速中枢或面临边际走弱风险。需求不足背景下,消费、地产和出口成为股市定价的重要线索,建议关注相关高频数据走势。

▍经济:5月经济数据延续生产强劲、内需偏弱特征,原因可能在于化债之于投资、房价下跌之于居民财富感受的影响进一步显性化。

低基数影响下,生产端数据表现稳健,我们测算5月生产端加权平均增速录得5.1%。内需端投资和消费数据偏弱,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消费同比增长3.7%,较生产端增速明显偏低。需求不足背景下,消费、地产和出口成为股市定价的重要线索,具体体现在万得全A与消费指数走势高度相关,与地产指数波动高度同频,与美债收益率的走势从负相关转为正相关。近期房地产收储和以旧换新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热点,我们梳理发现,推出房地产收储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城市,其二手房交易出现明显回暖,但商品房销售未有起色,或反映居民对期房交付仍存一定担忧。

生产:5月工业生产修复边际放缓,受假日错月因素影响,5月服务业恢复有所加快。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较今年4月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Wind一致预期0.4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5月对工业增加值增速构成拖累的主要是地产产业链和食品产业链,生产景气较好的行业包括部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以及中游化学、有色行业。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低于预期与今年5月出口两年平均增速下滑相关,同时也与内需恢复不及预期相关。服务业方面,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较前值增加1.3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假日错月因素。今年“五一”假期全部落在5月,较去年5月多两天假期。从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增速较快。5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较整体服务业高出8.1、4.0、0.8、0.2个百分点。

投资:化债对基建投资的影响趋于显性化,设备更新成固投主要支撑,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

我们测算5月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是基建投资拖累,其增速较上月下滑2.1个百分点,反映化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趋于显性化。1-5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拉动整体投资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2.8%,近几个月设备更新的影响可能仍会体现,叠加地方产投仍受政策支持,预计年内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延续较高水平。5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517”新政以来商品房和二手房销售出现一定回暖,但幅度相对有限,后续房地产市场或将继续推出刺激政策。

消费:消费数据再次低于市场预期,提示关注服务消费增速中枢或面临边际走弱风险。

2024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6.18购物节促销前置”、“五一假期错位下与去年相比更多的假期天数”等因素的驱动下小幅回升3.7%,但整体表现低于市场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4.5%)。考虑到今年与去年五一假期的月份不同,用4月和5月消费增速的平均值可以更好地评估当前的消费特征。2024年4-5月社零平均增速为3.0%,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消费增速中枢下移的拖累作用较大(3月6.9%,4-5月4.7%)。若后续居民收入预期持续偏低,价格压制下,服务消费增速中枢或面临走弱风险。4-5月商品零售额的平均增速为2.8%,与3月的2.7%基本持平,但考虑到5月商品消费数据中包含今年“6.18购物节”促销前置的影响,商品消费整体表现或仍然偏弱。行业方面,家电、化妆品、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的消费表现较为亮眼,汽车、建筑装潢、金银珠宝等品类表现较为疲弱。区域方面,乡村消费修复强于城镇消费修复的特点仍在延续。就业情况整体较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疫情前的水平。

债市:

短期内,长债利率或维持震荡。现阶段基本面因素对债市有一定支撑,资产荒也较难在短期内扭转,长期视角下利率下行空间仍存,但考虑到央行近期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短期内长债利率预计仍将低位震荡。

风险因素:

内需恢复不及预期,国内政策不及预期,海外衰退及风险事件超预期,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6月17日发布的《2024年5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内需不足压力进一步凸显》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