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5月经济数据出炉 稳增长政策需持续加码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关注

转自:中国证券报

新华财经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倪铭娅 连润))当前经济形势如何?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公布的数据给出了答案:5月,在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改善、“五一”假期等因素带动下,服务业、消费和进出口都有所回升,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就业、物价形势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

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有所提升,经济在回升向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后续稳增长政策需持续加码。

提振有效需求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

从最新发布的金融数据看,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500亿元,尽管环比多增2200亿元,但同比少增了4100亿元。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主要原因是企业和居民有效贷款需求不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仍有波折,不利于企业贷款需求释放。

业内人士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恢复的主要障碍,后续稳增长政策需持续加码。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表示,为确保实现全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巩固当前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政策需从保障就业、创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加大各级民企纾困和继续改善房地产市场销售环境等方面落到实处,进一步提振内需。

中国民生银行宏观研究团队认为,政策应继续在扩大需求方面发挥效应,特别是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充分,有望发挥托底作用。

促稳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为稳定房地产市场,5月17日,人民银行密集出台多项个人住房贷款领域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

“5月中旬以来,有关部门和地区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1至5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刘爱华说,但也要看到,政策效应释放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过程中。

销售端数据可以证明。据克而瑞研究统计,5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224.1亿元,同比下降33.6%,单月业绩规模仍徘徊在历史低位。

房地产去化周期偏高,销售端仍在调整,去库存、稳楼市仍面临较大压力。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了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政策窗口将进一步打开。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针对收购库存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仍存进一步发力的空间。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认为,从整体基调上看,新一轮去库存举措或将逐渐开启。预计相关措施尚在研究储备过程中,落地仍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若核心城市政策继续优化,市场有望持续好转,从而逐渐以点带面带动全国市场筑底企稳。”曹晶晶说。

消除复苏“温差”

从内外部形势看,后期经济持续恢复面临一定挑战。

向内看,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存在“温差”。以外贸为例,5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提升0.6个百分点。前5个月,进出口累计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数据回暖的同时,受疫情“疤痕效应”、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等因素影响,一些外贸企业出口放缓,微观感受“偏冷”,抑制了企业投资意愿。5月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下方,产需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回落,企业生产投资意愿有所降温。

向外看,全球价值链上的融资约束加剧,跨国资本配置失衡,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下降以及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这些因素都在不断扭曲资源分配,影响经济恢复的持续性。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程实表示,下半年,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复苏态势。尽管短期内复苏势头依旧强劲,但长期来看,全球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错配问题日益严重。资源要素的错配可能会抑制全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而拖慢长期经济增速,影响经济修复持续性。

综合各方面情况,稳增长政策有必要也有空间加大用力,并抓好落地见效。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建议,通过发行专项债等方式,加大对基础设施薄弱领域的投资,在补短板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持续优化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避免市场大起大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帮助其渡过难关,保持经济活力;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共促经济稳定增长。

编辑:王春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