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低空经济发展加速 碳纤维行业迎增量市场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听新闻

● 本报记者 张鹏飞

近日,小鹏汇天旅航者X2在廊坊市成功完成首飞,标志着载人低空飞行器在京津冀地区实现首飞。根据德邦证券的测算,单台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碳纤维的需求为100公斤至400公斤。业内人士表示,低空经济腾飞将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带来增量市场,碳纤维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利好政策频出

2024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于6月16日至20日在廊坊市举办。在此次洽谈会上,小鹏汇天旅航者X2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完成首飞。这是包括飞行汽车在内的载人低空飞行器在京津冀地区首飞。

据悉,小鹏汇天旅航者X2全机身采用碳纤维材料打造,兼顾安全性和轻量化。小鹏汇天表示,首款量产产品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预订。

2023年以来,低空经济相关利好政策频繁出台。目前,全国26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发展低空经济,深圳、珠海、合肥、芜湖、苏州等城市已经制定实施方案,产业发展有望加速。

在政策推动下,低空经济发展加速。碳纤维复合材料因质轻、高强等特点成为无人机主力结构件材料。其中,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主流的设计方案均采用碳纤维作为主要机身结构材料。从头部eVTOL制造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峰飞航空等公司公布的设计方案看,机身结构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根据德邦证券测算,单台eVTOL对碳纤维的需求在100公斤至400公斤之间,有望拉动千吨级需求。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上游主要为构建各类低空产品的原材料,包括金属原材料、特种橡胶与高分子材料等。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和成本降低,预计未来碳纤维将在更多行业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轻量化和环保方面的需求将推动碳纤维应用进一步增长。

机构预测,未来低空经济有望形成万亿元级市场规模。对于碳纤维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增量市场。

大量资本涌入

近年来,受益于下游市场的蓬勃发展,碳纤维行业吸引大量资本涌入。

《2023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为14.08万吨,比上年增长25.7%。进入2024年,国内碳纤维产能持续增长。据百川盈孚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碳纤维新增产能6800吨/年,同比增长33.4%,环比增长5.66%。

从投资项目看,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神剑股份中钢国际、东华科技等碳纤维上市公司相继投资,新增规划产能约1.2万吨。碳纤维行业快速扩张,但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受到关注。

“国内碳纤维技术与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很多产品基本上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并跑。”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樑华表示,“当前,部分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产品的研发投入和质量控制,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低质低价产品。这种现象削弱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光威复材董事长卢钊钧认为,低端碳纤维材料很快将进入红海市场。“作为头部企业,破局之路的关键在于全产业链布局及产品质量提升。”卢钊钧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光威复材将坚定往产业链下游走,做好高端复材,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碳纤维全产业链供应商。

市场前景向好

面对低空经济带来的巨大市场前景,国内碳纤维产业继续扩张。

近日,光威复材旗下内蒙古光威项目一期年产4000吨碳纤维生产线完成全部设备安装调试及试产工作,正式投入运营。据介绍,内蒙古光威碳纤维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最终实现年产高性能碳纤维10000吨。其中,一期工程4000吨,二期6000吨。

此前,中复神鹰3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建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将充分利用核能蒸汽、光伏发电,同时将首次采用国内先进的碳纤维产业化技术。中复神鹰表示,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另外,中简科技三期项目第三条碳纤维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吉林化纤集团正在推进1.5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上海石化6000吨/年碳纤维项目预计今年投产。

“近期,碳纤维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高性能碳纤维领域。随着国内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国产碳纤维会逐渐替代进口产品,市场认可度将进一步提升。”业内人士表示。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将达到171.4亿元。随着国产碳纤维产业崛起,有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在轻量化、材料强度、模量等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较传统合金及其他复合材料具备明显优势。前期市场拓展相对受限于价格较高,随着碳纤维成本降低,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