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跨越2700公里的“隔空”手术

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关注

机器人也能“隔空”做手术了。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运用远程诊疗技术,跨越2700多公里,率先在云南省开展了远程机器人手术。患者术后便转入普通病房,第2天就能下床走路。

院士在北京主刀

患者为一名老年男性,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恶性肿瘤。

“医生,他这个情况用机器人做手术可以吗?”患者家属和医生交流。

“机器人手术更好,但患者确诊后口服比卡鲁胺,组织水肿粘连严重,增加了术中操作难度。为了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我们可以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张旭院士为他做手术。”昆医大附二院泌尿外科一病区主任王海峰对患者家属说。

在昆医大附二院副院长丁明霞带领下,泌尿外科医护团队全面综合评估了患者的病情,最终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在北京进行远程主刀联合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5月30日一大早,手术开始了。通过“5G+固网专线”技术,远在北京的张旭院士坐在机器人医生主控台前轻松转动指腕,远程操控昆明手术室中的机器人机械臂,为身处昆明的患者实施手术。与此同时,丁明霞、王剑松、王海峰等医护人员聚精会神,与张旭院士隔空配合。术中,国产机器人系统运行稳定,两地医生操作几乎同步进行。在对患者重要解剖结构处理及吻合时,显露背深静脉复合体并“8”字缝扎、膀胱颈尿道吻合、神经血管束的保护等,国产机器人发挥了优异性能。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远程画面清晰流畅,机械臂动作精准,双方团队场景交互充分,配合默契,实现了手术操作低延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

不到1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出血仅30毫升。张旭院士说,这台手术器械的切换、能量的激发、主刀与助手之间的交互,都非常流畅。相信随着远程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医疗机器人技术的持续进步,远程手术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开启远程诊疗新时代

在昆医大附二院泌尿外科教授王剑松眼里,这次手术的成功,是远程医疗技术造福云南地区患者的一次生动实践,对更深层次推动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对局部前列腺癌最常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机器人辅助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技术,并成为前列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该手术需要精细操作,包括夹紧、切除、结扎、缝合和吻合,对技术和器械性能要求都比较高。

昆明手术机器人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医大附二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等各大医院先后引入达芬奇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加快了昆明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步伐,让昆明手术机器人技术运用更娴熟、更广泛。

丁明霞表示,此次远程机器人手术跨越了2700公里距离,通过“5G+固网专线”连接了昆明与北京两地的国产机器人设备,精准、流畅完成了一系列精细手术操作,是一次精彩的远程诊疗技术运用。这是云南省首台腔镜机器人远程手术,开启了云南地区远程医疗的新时代,对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我国医疗均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今后,医院将借助5G远程技术,把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手段辐射到全省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切实造福更多患者。

记者黄河清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