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给传统技艺插上腾飞的翅膀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内蒙古日报

□苏永生

一个传统的刺绣技艺,在政府、协会的扶持和带动下,不仅成为惠泽群众的致富产业,而且成为体现民族团结的亮丽名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种多赢发展的模式非常值得推广。

内蒙古在脱贫攻坚战打赢后,如何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发展特色产业仅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努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让企业与农牧民群众建立利益联接机制,才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让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因此, 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许多传统技艺,非常有必要也亟需发扬光大,探索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传统技艺起源于民间,其强大的生命力也在民间,也必将在造福人民群众中发展壮大。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内蒙古各地,类似于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的传统技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皮画、木雕、毡绣、烫画、马鬃绕线唐卡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走出传统的小作坊,开始向产业化发展迈进。

立足我区丰富的非遗资源,找准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用产业化的思维和模式推动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应该认真做好调研,发现、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适合地区发展的传统技艺做成产业、做大做强,给传统技艺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传统文化火起来,让传统技艺“活”起来,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加入到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