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交所IPO审核“重启”

封面新闻

关注

成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电光信成首家过会企业

6月17日,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召开 2024年第10次审议会议,审核通过成都成电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电光信)的首发上市申请,这是北交所农历新年后首场首发会议。6月20日,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湖远大)也将上会审核,这意味着,北交所将在4天内召开两场上市委会议。

今年以来,北交所已召开9场上市委会议,不过会议集中在一二月,最近一次会议是在2月6日。此后,北交所迎来长达4个月的上会“空窗期”。成电光信成为北交所重启上市审核后的首家上会公司,也是新“国九条”后北交所首家上会企业。此外,记者注意到,本周上会的企业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家表示,四天两场上市委会议或预示着北交所的上市审核及发行恢复常态化。未来,业绩稳健增长、治理规范、信披合规且具有一定创新属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容易在北交所上市。

成电光信上会通过

6月17日,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了成电光信的首发上市申请。资料显示,成电光信上市申请于去年9月底获受理,保荐券商为广发证券,至今年5月底已完成两轮问询。

招股书显示,成电光信成立于2011年5月27日,2014年5月7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为网络总线产品和特种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920万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不超过1058万股,发行底价16.3元/股,拟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FC网络总线及LED球幕产业化项目等。

2021年至2023年,成电光信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21亿元、1.69亿元和2.1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约为2087.14万元、3362.16万元和4504.47万元。这3年,成电光信的主要客户为中航工业、中国船舶、中国电科等国内大型国有企业下属单位。今年第一季度,成电光信实现营业收入7768.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1.3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91.28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461.87%。

将于6月20日上会的太湖远大,上市申请于2023年11月获受理,至今年6月上旬已完成三轮问询。其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453.2万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不超过1671.18万股,拟募集资金约3亿元,用于特种线缆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产业化扩建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记者注意到,成电光信、太湖远大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空窗期’后率先上会‘小巨人’企业,体现了北交所服务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表示,业绩稳健增长、治理规范、信披合规且具有一定创新属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容易在北交所上市。

上市审核节奏或将恢复

2024年以来,三大交易所的新股发行节奏均较为缓慢。此前,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年内共召开9场审议会议,其中1月召开5场,2月召开4场。此后,北交所进入长达4个月的上会“空窗期”。此次,两家企业密集上会,市场普遍反映北交所上市审核节奏或将恢复。

余伟认为,四天两场上市委会议或预示着北交所的上市审核及发行恢复常态化。这既是北交所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能稳定拟IPO公司信心。

北交所官网显示,截至6月10日,申报北交所企业共91家,32家企业进入问询阶段,2家企业上市委会议通过,7家企业提交注册,50家企业中止。目前,北交所年内共召开9场上市委会议,均集中在今年前2个月,共有9家公司IPO成功过会。

在北交所上会“暂停”期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要求交易所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等,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4月30日,北交所发布实施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审核规则等5件业务规则。

对于北交所上会重新“开闸”,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随着“920第一股”万达轴承的上市,以及新“国九条”后北交所首家公司成电光信的上会,直接表明北交所的上市工作重新走上正轨,既有助于壮大北交所上市规模和质地,又增加了一、二级市场供给,更让市场预期和市场信心恢复。

在余伟看来,受系列新政策的影响,今年下半年北交所能否真正保持IPO的常态化审核发行还不好说,但IPO审核节奏加快表明北交所从前5个月错综复杂的干扰中抽出身来,继续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标的。“下半年北交所IPO审核节奏有望呈现提质加速态势。”余伟判断。

综合证券时报客户端、新华财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