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部门发文 引导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每经编辑 马子卿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介绍,近期,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田世宏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和增强,企业的资金、融资需求不断增长。为进一步增强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之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赋能质量强国建设。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在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本《通知》。

更好地赋能企业质量提升

据悉,《通知》遵循质量和金融领域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突出质量要素的作用,按照“信息采集、信用评估、贷款服务、贷后管理”的质量融资增信实施全流程进行部署。《通知》包括4部分9条。第一部分明确了质量融资增信的内涵,指出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第二部分明确了质量融资增信的要素范围,提出了规范要素内容的要求。第三部分从推动信息共享、建立评价体系、优化办理服务、强化风险管理四个方面部署了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重点任务。第四部分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

什么是质量融资增信?开展这项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田世宏表示,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的增信机制,旨在为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一些地方实践中,也称为“质量贷”或“质量融”。

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概括言之,就是“以质为信,推动将企业质量软实力转化为融资增信的硬实惠”,这项工作瞄准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当前在融资增信上的关注点,抓住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结合点,找准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增信渠道的突破点,是质量和金融协同联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

田世宏介绍,目前,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尚处于发轫阶段,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份和一些城市的“点”上,还未在全国“面”上蓬勃开展。并且存在融资规模较小,参与金融机构数量不多等问题。因此,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通知》,通过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更全面地赋能企业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性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支持企业融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采取哪些举措,提升金融机构开展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的积极性,支持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车士义表示,开展质量融资增信,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促进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支持金融机构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

人民银行高度重视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包括质量效益型企业在内的各类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从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4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超过66万亿元,前4个月增加3.3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33万亿元,前4个月增加2万亿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围绕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和金融机构业务实际,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部门协同、效果评估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形成工作闭环,提升工作实效。

质量融资增信对于银行机构而言也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金融监管总局指导银行机构应当怎样运用质量要素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二级巡视员李晓文表示,开展质量融资增信业务,能够引导银行机构充分利用质量融资增信要素的价值,将反映企业质量水平的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获得融资授信的有形资产。具体来看,银行机构开展业务应当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建立评价体系;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三是完善产品服务;四是加强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