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快培育数字人才 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科创中国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行动方案》的发布,为数字人才的培育指明了方向,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人才基石。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赋能是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应加快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能。

培育乡村数字人才意义重大

乡村数字人才是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代表。乡村数字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融合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全方位支持。

乡村数字人才是数字化资源、工具的使用者。乡村数字人才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会使用各类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他们能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化平台、智能化系统,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服务方式的升级,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乡村数字人才是要素融合、利益共享的推动者。乡村数字人才能够将城市的先进理念、技术、资本、需求与乡村的丰富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的互联互通,为带动全产业链上下联动、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利益分配上,乡村数字人才通过创新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机制等方式,确保农民能够切实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乡村数字人才是数智化、绿色化转型的引领者。乡村数字人才通过应用先进的数智化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自动化监测、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数智化水平,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手段积极践行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产与管理。如利用智能化农机、传感器系统等先进技术,进行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科学防控,提高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

育引留用全环节发力

近年来,乡村数字人才培育取得积极成效,但总量不足、素养不高、结构不优、动力不强等短板仍较突出,尚未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应从育引留用全环节发力,建好建强乡村数字人才队伍。

首先,应强化设计多层培育,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以乡村数字人才能力提升为导向,制定全面、科学的乡村数字人才培养规划,激发乡村数字人才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增加乡村数字人才有效供给。二是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搭建灵活高效的科研平台、共建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乡村数字人才,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跨学科合作,共同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三是聚焦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乡村本土数字人才培训。紧密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系统的数字素养培育和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本土人才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满足乡村振兴对基础数字人才的需求。

其次,应精准定位多元引进,提升乡村数字人才与乡村振兴的适配性。一是精准定位。根据乡村振兴所需的数字人才类型,制定精准引才计划,通过定向招聘、人才举荐、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多种方式精准引才,提升乡村数字人才的实用性和匹配度。二是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数字人才引进机制。从“土专家”到行业精英,从技术创新者到市场运营者,都应纳入引进范围,壮大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形成乡村数字人才的集聚效应。三是搭建乡村数字人才引进联盟。聚焦乡村发展所需、用才所急,整合政府、用人主体及市场化资源建立乡村数字人才引进联盟,挖掘引才岗位、拓宽引才渠道、匹配引才政策、共创引才保障,扩大引才宣传、优化引才格局,有效提升乡村数字人才的引进质量与实效。

同时,应优化机制健全制度,激发数字人才活力。一是建立灵活的数字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数字人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探索乡村数字人才共建共享机制,确保人才能够自由流动,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健全数字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多元的数字人才评价体系,结合工作业绩、创新能力、成果效益、产业贡献等多维度指标,对乡村数字人才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贡献进行全面评价,进一步激发数字人才的创新活力。三是强化数字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丰富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乡村数字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对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最后,筑牢基础优化环境,增强数字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和信心。一是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地区的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网络的全覆盖和稳定性,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为乡村数字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夯实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的基础。二是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根据乡村数字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支持、创业基金、职称评审、资格认定等,营造乡村数字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三是完善乡村基础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协同发力,完善乡村住房、水电、交通、物流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的宜居性和便利性;完善乡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才扎根乡村、服务农业的意愿和信心。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宋莉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