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5月经济数据延续回升态势,新动能较快成长国内有效需求仍不足

新京报

关注

转自:贝壳财经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转型升级持续,运行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有所回升,新动能较快成长。但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总体判断来看,下阶段国内经济运行仍会继续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民生银行宏观团队认为,展望下一阶段,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升温,但外需继续保持韧性,出口短期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对相关产业链形成提振。政策继续在扩大需求方面发挥效应,特别是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充分,有望发挥托底作用。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基数偏低,预计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5.5%左右。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从前5个月数据来看,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和房地产持续不振等问题。下一阶段,为了确保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巩固当前经济稳步复苏的态势,需要进一步带动内需回暖并企稳,政策需从保障就业、创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加大各级民企纾困和继续改善房地产市场销售环境等方面落到实处。

展望6月,随着基建项目建设不断形成实物工作量,工业生产仍能保持较快增长。资金、项目和利好政策带动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发挥稳投资作用。随着基数效应的褪去和端午小长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0%。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刘爱华指出,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下阶段推动工业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一是企业生产预期较好;二是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加上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实,效应逐步释放,将为工业生产增添新的动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国内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都处于高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冲房地产投资较大幅度下滑带来的影响,加之近期出口表现较强,外需回暖也能部分抵消内需偏弱对生产端的抑制效应,这些因素支撑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维持较快增长水平。前5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2%,增速要明显高于同期需求端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显示当前宏观经济“供强需弱”特征较为明显。

展望6月,工业生产实际增长动能有望边际增强,背后是短期内外需有望延续回暖势头,“三大工程”全面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推动,以及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下,居民商品消费还有修复空间。不过,去年同期实际增速基数明显抬高,会对6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有一定下拉作用,预计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回落至4.3%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006亿元,同比增长4.0%(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7810亿元,同比增长0.1%。从环比看,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04%。

刘爱华认为,从近期看,下阶段有利于投资稳定增长的因素在逐渐增多。一是要素保障不断强化;二是政策支持持续增强;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四是从先行指标看,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信心稳定。总的看,下阶段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走势。

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录得9.4%,4月为9.3%,再次小幅提速。对此,东吴证券宏观经济团队指出,制造业投资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支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相关性更高的行业,大多都成为制造业投资的主要拉动项,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在科技创新政策的持续刺激作用下,这些行业的景气度将继续维持在不错的水平。

王青指出,展望未来,短期内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稳中有升势头,估计全年增速将达到8.0%左右,较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这显示今年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改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达到两位数高增状态。

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336亿元,增长4.7%。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37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76707亿元,增长4.4%。

民生银行研究团队指出,5月消费之所以反弹,主要受“五一”假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6•18”提前开卖等因素影响。此外,今年“五一”假期全部落在5月份,比去年多两天,节日需求释放带动相关消费表现良好。

从消费意愿来看,五一假期出行人数创历史新高,反映居民消费意愿仍在,但主要体现为假期时点的集中释放,假期过后即出现回落,且客单价恢复率仍然相对偏慢。从消费能力来看,5月以来就业市场平稳,为消费回暖提供基础。

刘爱华表示,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总体上来看持续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展望下阶段,尽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进一步提升,但是支持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比较多,主要有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显效,新型消费快速成长,市场供给持续优化。上述因素将会支撑下一阶段的消费市场继续加快恢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