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爆款债基频现,政金债券ETF、城投债ETF、公司债ETF等年内受资金青睐

港股那点事

关注

在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房地产进入新周期的大背景下,市场整体利率处于下行态势,带动国债市场迎来新一轮“疯牛”行情,债券型基金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01今年爆款债基频现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债券型基金总规模为9.62万亿元,相比5月份的9.52万亿元增加1000万亿元,相比去年年底增加0.58万亿元。

从债券基金今年的发行规模来看,wind数据显示,6月有64只基金成立,发行132.77亿份,其中有16只基金是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高达132.4亿份。

虽然6月新成立的债券型基金数量只占25%,但该类基金的发行份额占据当月新发市场比例居然高达99.72%。往前看3月、4月和5月,债券型基金的发行份额占比分别为90.63%、79.11%和90.88%。

这意味着,投资者蜂拥买入新发的债券型基金。国联安中债0-3年政金债指数A、南方中债0-3年农行发行指数A的发行份额分别为66.6亿份和59.90亿份。

的确,近期多只债券型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仅6月份以来,就有18只债基宣布提前结募。同时,今年以来爆款债基频现,多只债基发行总规模均在70亿元以上。

02超长期国债现“疯牛”行情

债券发行市场的火热,离不开今年超长期国债涌现的“疯牛”行情。

从债券基金的净值表现来看 ,今年债券型基金今年收益率普遍为正,其中融通通福A、中信保诚增强收益、广发聚利A的年内亮眼,截止6月14日的年度涨幅分别为9.76%、6.67%和5.85%。

的确,今年中国各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处于持续下行的态势。截止6月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 2.56%跌至2.26%,已经低于MLF利率2.5%。

资金更是疯抢长期国债,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2.5%。

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什么?

央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

说白了,就是在房地产下行周期的影响下,投资者对经济未来预期产生一定担忧,投资偏好由此下降。叠加同期市场上并没有回报率令人满意的安全资产,以及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较同期下降,进一步加剧的债券市场的供不应求的现状,在预期利率会继续下降的推动下,投资者蜂拥买入国债,进一步压低各项期限的国债收益率。

03债券市场再现巨额赎回、债市过热警告不断

但债券看似稳稳的幸福背后,开始涌现不太利好的现象。

一方面是有关部分屡次警示“长债风险”,上周五权威媒体齐声警告债市和债基风险。另一方面,继今年出现债基大额赎回现象后,6月以来,为应对巨额赎回,多只债基发布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公告。

6月以来,已有13只公募债券基金因发生巨额赎回,进而宣布调整份额净值精度。

从债市表现来看,4月24日以来,债券市场疯狂上涨后出现一波快速调整行情,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部分债券基金因此大幅回撤。

上周五,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和四大证券报之一的《中国证券报》双双发文提醒债市风险。

《金融时报》援引业内人士报道提示,当前的利空因素有不少,只不过被投资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此时投资者更需关注债券类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守护好“钱袋子”。

另一官媒则援引权威人士报道称,债券型基金“牛市”背后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此轮债基行情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很大关系,这种高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

事实上,今年有关部门已经多次警告债市风险,下图可以发现每次表态后,30Y国债收益率都会阶段性上行。

5月30日晚间,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刊发《长期国债这么火?专家提醒:应重视风险》一文,再度强调国债收益率亦“有涨有跌”,切忌过度炒作,并称“从央行近期的多次表态来看,当下并不会进行国债的购买”。

上述文章还援引了业内人士的一段采访,提及“如若银行存款大量分流债市,无风险资产需求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应该会在必要时卖出国债”。

那么长期国债收益率应该多少才是合适?

《金融时报》的采访提及:“有市场人士分析表示,从近年市场正常运行情况看,2.5%至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关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例会新闻稿提及“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专栏从宏观和微观等角度分析了长期国债收益率问题,意在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

对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展望,央行从宏观层面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支撑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此外,微观因素来看,“我国国债利率走低主要是受市场供需关系、投资者行为等因素影响。部分市场机构为增厚收益,集中购买长久期资产,长期限债券需求显著上升,短期内供给则相对偏少。”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20年至30年期债券成交8.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倍。

的确,今年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跟部分投资者也可能存在短期博弈降息的心理有关,债基为追求高收益,主要通过拉长久期的策略。

久期大后,债券价格变动与债券利率变动的倍数关系也会放大。在利率同样下降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久期1年的债券价格会上涨1%,而久期10年的债券价格则会上涨10%。

然而最新的MLF数据显示,降息预期再一次落空。

04降息预期再次落空

今日,央行开展1820亿元MLF操作,操作利率2.50%,保持不变,降息预期落空,与此同时,今日2370亿元MLF到期,MLF净回笼550亿元。

数据公布后,国债整体表现平稳,10年期国债期货微涨0.01%,30年期国债期货涨0.11%。

截至发稿,10年国债活跃券的收益率为2.2930%。

30年国债活跃券的收益率为2.5070%。

据不完全统计,从债券类ETF的今年资金变化数据来看,wind数据显示,主要债券型ETF上周合计净流入8.64亿元,年内净流入202.96亿元。

其中,富国基金证金债券ETF上周净流入7.84亿元,年内净流入规模高达83.53亿元。海富通基金城投债ETF上周净流入2.92 亿元,年内净流入规模高达62.10 亿元。平安基金公司债ETF上周净流入1.15 亿元,年内净流入规模高达55.77 亿元。

罕见的是,今年一直疯狂“吸金”的海富通基金短融ETF上周遭8.64亿资金抛售,但年内流入规模仍高达79.87

对于债市的后期走向,国金固收首席樊信江表示,在降息预期落空后,需关注债市机构行为变迁。当前票息合意资产缺乏,久期策略仍为机构必选项。

华西固收联席首席肖金川也表示,在政策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6月债市大概率还会维持低波状态,鉴于下半月或重新进入数据及政策的真空期,消息面冲击或成为波动来源,关注调整时刻的配置机会,也可适度关注长久期利率债的票息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