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亚盛医药出让明星抗癌药海外权益,获武田战略入股,股价“提前”大涨引发质疑

时代周报猛犸工作室

关注

6月17日,亚盛医药(06855.HK)高开,盘中一度涨超22%。

消息面上,6月14日晚间,亚盛医药宣布,于2024年6月14日(交易时段后),本公司、香港亚盛、广州亚盛、苏州亚盛及Takeda International订立独家选择权协议,授予Takeda International独家选择权以就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研发代号:HQP1351)订立独家许可协议。

奥雷巴替尼是亚盛医药研发的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于2021年11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目前有两项适应证获批,分别为治疗任何TKI耐药、并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的成年患者,以及治疗对一代和二代TKI耐药和/或不耐受的CML-CP成年患者。Takeda International是“日药巨头”武田制药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

这并非亚盛医药第一次将奥雷巴替尼的权益对外授权。早在2021年7月,亚盛医药就曾宣布与信达生物(01801.HK)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当时还未获批上市的奥雷巴替尼。根据协议,双方就奥雷巴替尼达成将按照50%:50%对来自共同推广部分的利润进行分成,亚盛医药将得到首付款3000万美元,并有资格获得累计不超过1.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的协议条款。

此外,双方的合作项目还包括核心产品联合临床开发和股权投资。其中,亚盛医药小分子创新药APG-2575将与信达生物CD20单抗和CD47单抗分别开展临床合作;信达生物将按每股44.0港元认购亚盛医药价值5000万美元的普通股,并获得购买5000万美元的认股权证。

对于双方的联手,业内曾将其称为创新药企间的一次现象级合作。除了发挥各自优势,也有业内人士在当时指出,通过这样的合作,亚盛医药还能及时补充现金流,为其全球范围大规模临床投入快速提供弹药。

如今与武田的合作同样如此。根据独家选择权协议,亚盛医药将于签署独家选择权协议后收到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若武田行使选择权以许可奥雷巴替尼,则亚盛医药将有资格获得最高约12亿美元的选择权行使费及额外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年销售额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

一旦选择权被行使,武田将获得奥雷巴替尼在除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和俄罗斯以外所有市场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许可。而在武田行权前,亚盛医药应全权负责奥雷巴替尼的所有临床开发。

作为尚未实现盈利的Biotech,亚盛医药目前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销售和合作里程碑收入。2023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5.9%;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26亿元,同比扩大4.8%。其中公司产品销售收入为1.94亿元,许可费收入和服务收入分别为2604.9万元和240万元。

不过,亚盛医药并未披露奥雷巴替尼在2023年的具体销售收入,仅表示,从获批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该产品实现累计销售收入3.62亿元(经审计含增值税金额)。

此外,与信达生物的合作相同的是,武田也将入股亚盛医药。据亚盛医药发布的公告,公司已与Takeda International签订证券购买协议。根据协议,亚盛医药将发行及配发2431万股认购股份,总代价为7500万美元。每股认购股份的价格定为24.09850港元,较当日联交所收市价23.05港元溢价约4.55%。

亚盛医药表示,Takeda International以股份认购事项的方式向本公司进行战略股权投资预计将为本公司的全球临床开发项目带来进一步财政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告发布前,亚盛医药股价“提前”大涨,引发部分投资者质疑其有内幕交易之嫌。数据显示,6月13日、14日,亚盛医药股价涨幅分别达到7.29%、11.08%。

6月16日,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春雷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根据内幕消息买卖证券或者帮助他人,违反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内幕人员指由于持有发行人的证券,或者在发行人、与发行人有密切联系的公司中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能够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

“在港交所的上市规则中,对于内幕交易的界定主要是基于《证券条例》第141条的相关规定。具体到亚盛医药的情况,如果公司在公告发布前有关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 ,基于该内幕信息进行了证券交易,或将该信息泄露给了他人并导致了交易,那么这确实存在内幕交易的嫌疑。”罗春雷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然而,仅凭股价在公告前大涨这一单一现象,并不能直接断定存在内幕交易。

他进一步解释称,因为股价的波动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市场情绪、资金流动、投资者预期等。要确定是否存在内幕交易,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相关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等。

就上述外界质疑及公司目前的现金储备情况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亚盛医药方面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