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 山东港口迈出行业领先的“氢港”建设步伐

国资小新

关注

转自:山东省国资委

6月12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启动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

助力“氢进万家” 先行先试氢能港口建设发展路径

山东港口组建五年来,聚焦国家所需、行业所趋,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提速高质量发展步伐。构建起全球首个港口信息模型(PIM),自主研发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建成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自动化码头,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连钢创新团队”荣膺“时代楷模”;全力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成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态码头、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业领先的“氢港”建设之路。

同时,山东港口统筹氢能与绿色发展,在全港航领域率先发布《山东省港口集团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将氢能发展列入港区综合能源应用的关键要素,全力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自2019年起,在青岛港启动了氢能集卡、轨道吊研究工作,于国内率先开展氢能集卡在港口的实景运行,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2021年承接“氢进万家”项目课题,开展氢能港口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研究工作;2022年在青岛港建成国内首座全资质港口加氢站,并引进氢能集卡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氢能港口”取得阶段性成果 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成效显著

扩大氢能应用、加快能源替代是大势所趋,建设氢能港口、打造绿色港航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五年来,山东港口积极践行绿色低碳使命,推动港口能源变革,创新打造了全国首个港口低碳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等4项“氢能港口”成果,为全球港航业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构建了全国首个港口低碳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建成全国首座港口加氢站,创新应急管理模式,建设一体化监测分析平台,制订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实现全天候智能化、实时化、动态化安全运营管控;量身定制液驱式压缩机,满足氢能车辆高频加注需求;配备大流量双枪加氢机,充装效率提高50%,日加氢能力1000公斤以上,累计加氢量超80000公斤,减少碳排放超1000吨,构建了“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的港口氢能供给体系。

——在全国率先实现港口氢能车辆规模化示范运营:推动港口氢能车辆研究与试用,在国内率先启动氢能集卡港口作业全天候测试;锚定港口专用车型氢电耦合需求,持续优化集卡构型、整车布局、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设计,研发港口专用氢能集卡,最大牵引能力超70吨,百公里运行氢耗低至9.7公斤,具备零排放、高效率、低噪音、加氢快等显著优势;推广应用各类港口专用氢能车辆50辆,累计运营里程80万公里,换算替代传统燃油26万升,为氢能车辆在港航业推广应用打造“山港样板”。

——在全球首创氢电耦合直流微网轨道吊: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串-并耦合的轨道吊分体式动力系统构型,构建了一体化集成控制的动力系统耦合装置,实现了低功率燃料电池与高负载轨道吊的完美融合、氢能与电能的互补利用,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首创“四机一体融合”氢能轨道吊功率智能调度方法,总装机容量降低55.9%,瞬时尖峰功率降低68.8%,总平均能耗降低28%,引领港口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全新氢能时代。

——率先研制全球首艘7000匹超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采用全球首创“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动力模式,打造全球首艘“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绿色生态标志”新船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00余吨,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为船舶低碳环保转型树立新标杆。

不难看出,山东港口在坚定不移推动“中国氢港”建设方向上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诠释了世界最大港口集群的使命担当,系列成果的打造也在未来的氢港建设中积聚了经验和智慧,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的征程越发平坦。

提速“中国氢港”建设 开启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新篇章

依托庞大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及基础优势,山东港口在氢能港口建设中已初显优势。此次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将汇聚更多高端思想、合作资源,再次为加快建设“中国氢港”注入更强动能。

——在创建示范港方面,将提速“全场景”布局,探索“更前沿”技术,持续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实现氢能应用的“全面开花”,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示范基地。

——在融入产业链方面,将锁定“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促进产业上下游联动,推进全链条协同创新,助力打造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

——在构筑生态圈方面,将秉持“利他共赢”思维,放大港口优势,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共建共享,更好推动氢能产业扩大“朋友圈”、共享“生态圈”。

在具体举措上,依托青岛港构建港口氢气供应体系、高效加氢体系、用氢安全管控体系“三大体系”,打造港口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应用示范、多场景应用示范、多元化应用示范“三个示范”,建设氢能产学研创新发展平台、氢能贸易枢纽平台、氢能港口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

【责任编辑:语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