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陕西省属企业积极实施四大行动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

国资小新

关注

转自:陕西省国资委

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

所谓“双新”,是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前不久,陕西省政府印发《陕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措施》,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牵引四大行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在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陕西省属企业积极开展供需摸底,围绕扩大投资、提高效益、降耗减污、培育新业等重点,制定目标、分解任务,推动四大行动落实。

升级换代 换出发展新活力

灵活自如的机械臂、自动输送的物流车、自动分拣的立体仓库……法士特集团是陕西省属企业设备以旧换新的先行者。

3年前,法士特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建成黑灯工厂,通过实施万物互联、数字感知、数据驱动等高新技术,生产效率提高70%、能源消耗降低14%、人均产值提高5倍多,助力工厂实现了智能制造跨越升级。

不仅如此,法士特集团100多条生产线先后实现数字化升级换代,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98%,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榜单。

绿色、高端、智能、安全成为设备更新升级的新方向。目前,部分省属企业已经在设备以旧换新中尝到了甜头。

自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地面运行控制系统上线后,围绕航班保障的人、车、设备等,实现了排班、派工和调度的自动化。

新的控制系统能根据每架飞机的机型、人数、停靠位置和时间等,自动换算出需要哪些岗位和需要多少作业人员,替代了以前依靠人工经验来调度。

新系统上线后,派工派活也很科学。根据测算,新系统将航班地面保障综合时长缩短17%,全年节省人力成本500余万元。

随着操控工白海波按下按钮,陕煤集团所属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保当公司”)400米深矿井下,采煤机以每分钟10米的速度向前行驶。这是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450米超长工作面智能化采煤机。该设备在功率密度、开采效率、可靠性及智能化程度等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23年,该设备在小保当公司2米至3米采高工作面创造了新的开采纪录。

不仅在小保当公司,近年来,陕煤集团积极构建煤矿“智能系统化、系统智能化”发展格局,智能化产能达99%。近3年,陕煤集团煤炭板块全员工效提高了16.6%。

目前,陕西省属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石油化工、矿产开发、有色冶金等传统工业行业,到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再到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医疗健康领域等,对于设备换新既有愿望又有需求。

加快布局 抓住机遇提升竞争力

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这四大方向不仅代表了技术进步的趋势,还反映了市场对高质量产品的迫切需求。近两年,陕汽控股生产的半挂牵引车和重卡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此次的更新行动明确将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列为重点实施对象,半挂牵引车和重卡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设备,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到2027年,陕汽控股设备及生产线更新不少于200台(套),主要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陕汽控股抢抓此轮设备以旧换新机遇,编制2024—2027年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方案,谋划和储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加大新能源领域试制、试验设备投入,加快高耗能设备更新。

据统计,陕西省属企业重点领域主要设备共有53.27万台(套),设备新度系数(反映企业装备新旧程度的参数)0.52,剩余折旧年限少于政策期4年的设备占设备总数的23.29%。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设备老化严重,距离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还有差距。陕西省属企业纷纷表示,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提升设备技术水平,提高先进产能占比,进一步增强整体竞争力。

我国上一轮机床消费高峰在2011年至2015年,按照8年至10年的更新周期,2019年至2025年大批存量机床将进入更换周期。

法士特集团、秦川集团两家企业将围绕工艺改进优化、能效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创新动能4个方向,投资约20亿元,力争2年至3年完成老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项目。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国内对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设备的需求量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同时,市场对高端医疗电子装备、智能纺织装备、电力装备、应急救援装备需求旺盛。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立足主业优势,抢抓设备更新机遇,加大信创计算机、服务器、医用直线加速器、纺织电子仪器、特种变压器、新型消防装备推广力度,未来3年投入资金不少于29亿元,新购关键设备1100台(套)以上,全面提升生产设备技术工艺水平。

废旧设备 回收利用有乾坤

要让旧设备得到更新,首先要推动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只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在促进发展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陕西交控集团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大有乾坤,能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在这方面省属企业有优势潜力。以车辆拆解回收利用为例,目前,汽车年销量中约半数源自更新换代需求。

截至去年底,陕西物流集团已建成3条国内先进的汽车精细化拆解线,具备年拆解报废汽车3万辆能力。此外,该集团还具备拆解废旧机电及电子电器、动力电池等能力。

陕西交控集团的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有汽车预处理线3条、商用车及乘用车拆解线3条、废钢生产线4条,年拆解报废机动车2万辆、钢回收加工50万吨。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项目预计今年底动工,年拆解机动车产能将扩大至4万辆,新增白色家电拆解业务。

在废钢回收利用和危废处理等方面,省属企业也占有优势。

在废钢回收利用领域,陕煤集团所属陕钢集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属科技公司”)目前是西部再生钢铁原料产业龙头。陕西省每年废钢资源产出量700万吨左右,金属科技公司资源掌控量约300万吨。

在危废处理领域,2023年,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86.32万吨,剔除大批量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煤焦油、杂醇油等目前不适合环保处置和利用的危险废物外,约50万吨适合综合处置。陕西环保集团所属三秦环保公司去年危废处理量22.92万吨,占比40%以上。此外,该集团还积极布局风电装备再利用、电池梯级利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制造等回收循环利用项目。

标准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省属企业表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制修订相关领域标准,有利于推动更多产品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11部门印发《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在社会治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消防救援、公共卫生、网络和数据安全等15个重点领域制修订公共安全国家和行业标准300项以上。这些标准中,与省属企业高度相关的有工业母机产业链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图谱编制,重型商用车能源消耗量限值标准升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标准等。

【责任编辑:语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