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以“三共”理念培养智能工匠 实现美美与共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教育报

    在当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优秀人才缺乏等问题。在重庆着力打造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智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处于紧缺状态。基于此,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三共”(校企共融、协同共育、智匠共塑)育人理念,创新开展“三阶递进五段发展”人才共育模式,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培养优秀智能制造工匠,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利益共生、成果共享,呈现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

    理念创新 利益共生

    如何为智能制造产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组织团队解决这个问题时,很快发现了三个症结:缺乏有效利益分配分享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不能充分适应企业生产的精细化、智能化要求,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契合度不高;现有课程体系数字化嵌入不足,培养创新型数字技术人才的能力不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开启智能制造专业群智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并于2019年开始推广应用。通过对行业企业和兄弟院校的深度调研,教学团队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深化主体融合机制、创新协同共育优化模式和建构智匠共塑课程体系入手,构建起“三共”育人理念。

    “三共”,即校企共融、协同共育、智匠共塑。“校企共融”指双元育人主体的融合共在、融合共利、融合共赢;“协同共育”指育人过程的资源、方法、评价等全方位协同、赋能培优的创新实施;“智匠共塑”指育人目标“智匠”的共培、共塑过程,是升级育人规格目标层面的引领和终极指向。

    在此理念下,政校企结成发展命运共同体,构建三大融合机制。

    “校企一体 利益共生”的理念融合机制:由政府部门牵线,学校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校企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及企业需求,寻求双方共同价值所在。

    “校企双栖 研训一体”的团队融合机制:依托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引企入校等模式,强化校企人员的双向流通,培养校企双栖双能教师。

    “产教融合 过程协同”的实践融合机制:以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产业学院建设及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建设等为抓手,通过组建技术技能团队,共同攻克企业关键技术痛点。

    学校与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寿基地建立了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与科大讯飞集团共建了工信部门AI+生物制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引入了四川巨浪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建立校中厂。教师结合企业生产任务开展技术交流、课题研究,与企业共同组建技术技能团队,攻克企业关键技术痛点;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和生产,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工程项目的应用能力和生产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共同优化专业群,推动课程资源、加强教法变革等育人实施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协同共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模式创新 人才共育

    学校聚焦培养学生的角色认知力、技能实践力、岗位胜任力、职业素养力的发展目标,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基础素养奠基阶段、生涯技能习得阶段、技能实践提升阶段的三阶递进模式,并将德技兼修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对应这三个阶段,在重庆工贸赛力斯现场工程师班、重安班等10余个中国特色学徒制班实施过程中,注重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实践锻炼,实施识岗、跟岗、试岗、顶岗、定岗(贯穿学生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凸显全人取向的学生技能发展观。学生需要经历职业认知(识岗)、行动实践(跟岗)、理实提升(试岗)、行动优化(顶岗)、职业获得(定岗)。跟岗和试岗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进行,使其实践技能螺旋上升。同时将德技兼修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三阶递进五段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在此模式下,通过校企双方共同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在校学习、企业实践、导师指导等环节进行详细规划,确保后期执行的规范性。

    体系创新 成果共享

    通过与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的数字驱动三级进阶课程体系。

    学校主动跟进产业数字化升级步伐,对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对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全面实现数字化升级,以培养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工匠,与企业协同共塑智能工匠。

    学校依托建成的市级示范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生产线、实际案例转化为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让学生提前掌握新的行业应用、工艺标准等。

    同时,基于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和教学大数据平台,结合教学诊断改革,创新课程评价体系。此体系贯通学生的“学习—技能—素养”全面评价,对学生进行精确画像,以掌握每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精准安排实习岗位、推荐就业单位。

    不断的创新和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已建设成为重庆市示范专业、骨干专业、优质专业群龙头专业。学校建成重庆市市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市级样板支部1个;入选巴渝学者1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制造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标准化委员2人,入选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3门。立项工信部门专精特新AI+生物制药产业学院、重庆市首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项目、国家智能制造领域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项目。牵头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中心南亚中心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职业标准开发暨斯里兰卡数字经济职业标准开发双认证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5级职业标准,并完成认证。先后成为重庆市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集训基地、全国高等学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培育建设单位、全国汽车模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智能检测与先进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重庆工业设计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 

    近5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奖2项;学生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市级奖励145项;应用推广效果显著,育人模式和理念吸引20余所院校来校交流学习,10余所学校借鉴成果改革经验。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已毕业5人,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被多个国家借鉴和推广。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与时俱进的智能工匠,更好地推进政校企美美与共,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永不结题的项目。

    (王东 张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