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丹阳为残疾儿童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镇江日报

关注

本报通讯员 肖彩芳 潘玉仙

本报记者 佘记其

“非常感谢你们,感谢政府对听障孩子的关心,让孩子及时适配了人工耳蜗,逐步走向正常人的生活!”近日,在丹阳市财政局与丹阳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开展的一次上门走访活动中,小晨(化名)的外公分外高兴,十分激动。

小晨今年13岁,父母均是聋哑人,他出生不久也被医院确诊为双耳重度耳聋,医生说只有植入人工耳蜗才能正常开口说话。但是植入人工耳蜗医疗费用至少要20万元,对于这户多残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2012年的8月,在丹阳市残联、丹阳市财政局的联合帮助下,1岁半的小晨终于成功申请到了“七彩梦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小晨不仅成功享受到了免费植入进口人工耳蜗,免费接受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的语言训练,每月还能领取千余元的重病重残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如今,小晨已经是正则小学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了,并且由于品学兼优,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他还多次参加丹阳、镇江地区各种演讲比赛并斩获佳绩。

据悉,这是丹阳近年来持续实施助残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需要全社会更多关怀。近年来,丹阳市财政局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救早救小”和“应救尽救”原则,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

家住丹阳市司徒镇的小志(化名)今年4岁,一年前经多家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孤独症。之后,小志在南京一家机构接受治疗,一年时间就花费治疗费近30万元,父母打工收入和爷爷奶奶积蓄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但仍然难以为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丹阳市财政局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每年给予其19600元的康复救助补贴,并将其纳入困境儿童救助范围,小志每月可领取1163元重残儿童生活补助。

“救早救小”不落一人,“应救尽救”不漏一户。近年来,丹阳已将残疾儿童全部纳入救助关爱范围,近三年统筹安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722万元,为新生儿免费实施听力筛查和先心病筛查,为所有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同时,投入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近2786万元,特殊儿童个人资助金达179万元,共为1751位残疾儿童发放助学补助,通过实施“康教结合、残健融合”等措施,助力残疾儿童适应社会、回归社会,用心用情守护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