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跨境指数类基金收益率不断攀升!市场投资新风向?

市场资讯

关注
听新闻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近期,纳斯达克指数创出新高,重仓美股的QDII基金价格不断攀升,跨境指数类基金火热。

跨境ETF持续火爆

6月13日,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旗下QDII基金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其中,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纳指科技ETF因高溢价,在6月13日开市起至当日10:30停牌。不过,这并没有削弱该基金的热度,当日其净值增长率为1.029%,溢价率达到15.56%。

易方达与景顺长城都在公告中提醒,产品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出现较大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盲目买入,可能面临较大损失。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20只跨境ETF产品份额翻倍,易方达MSCI美国50ETF、南方东证指数ETF的基金份额增长更是超过10倍,9只跨境ETF产品的份额增长超过10亿份。景顺长城纳指科技ETF成立于2023年7月份,去年末规模仅有21.52亿元,如今已达到82.2亿元,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高达43.39%。

外围市场上涨,叠加全球投资视野的拓展,投资者出海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得益于指数型基金对股票权重反应的特点,使得跨境ETF基金可以被动突破单只股票持仓占比10%的限制。以易方达标普科技指数基金为例,随着微软、英伟达、苹果等美股科技股股价的上涨,该基金对三只股票的仓位已高达55%,今年以来的净值收益率已超20%。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投资国内或者跨境ETF,主要面对的是高溢价风险。虽然盘面上收益率很高,但如果构成资产成分中,流动性较弱的资产占比较高,在申请赎回的时候可能面临净值严重缩水的情况。因为低流动性资产变现处理难,只能以超低价变现,所以在选择ETF时需要关注底层资产的配置情况。跨境ETF还存在汇率或利率风险,这是资产结算货币不同所带来的。另外,由于配置的资产多在海外,交易时段存在差异,也可能带来风险。

“走出去”与“引进来”并行

6月14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新修订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具体来看,该办法将陆港通ETF纳入规模门槛由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调整为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调出规模由低于人民币10亿元调整为低于人民币4亿元,调出比例调整为“跟踪的标的指数成份证券中,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股票权重占比低于55%,或者沪股通股票和深股通股票权重占比低于55%”。

港股通ETF纳入规模门槛由不低于港币17亿元调整为不低于港币5.5亿元,调出规模由低于港币12亿元调整为低于港币4.5亿元,调出比例统一调整为“跟踪的标的指数成份证券中,联交所上市股票权重占比低于55%,或者港股通股票权重占比低于55%”,不再以指数进行区分。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大幅降低沪深港通ETF互联互通门槛,将更多ETF产品纳入合格范围内,有利于为两地投资者跨境投资提供更多便利和机会,更好促进内外资金、信息流动。

近年来,多家基金公司通过ETF积极布局海外投资市场。具体来看,跨境ETF产品线更加丰富,布局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发达金融市场,产品类型也更加多样,涵盖半导体、石油天然气、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国内指数产品也在积极出海,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中国资产的机会。今年3月,汇添富基金与辉立资本联合推出的辉立-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6月10日,深交所与景顺长城基金外方股东景顺集团在爱尔兰交易所签署合作意向书,在海外推广创业板市场,提升A股资产国际化水平。据悉,景顺将于爱尔兰注册成立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UCITS ETF,6月下旬将在爱尔兰都柏林交易所、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瑞士证券交易所、意大利证券交易所等五个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并在国际主要市场推广,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资产的工具。

深交所基金部负责人表示,国际化是ETF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国际化既包含布局跨境产品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投资海外的机会,也包含推动国内指数的国际化,为海外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资产的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