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秀洲人大全过程监督 助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富玲燕 通讯员 朱嘉燕 张建太 图片由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提供

日前,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工作视察,在实地走访和听取汇报后,视察组提出要优化规划设计、突显改革富民效应、形成城乡融合新社区标准化管理模式、增强推进合力等意见建议,并做好跟踪督办。

全域土地整治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破解经济发展资源制约的关键举措,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工作列入重点监督议题,持续跟踪、精准监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秀洲经验”。

画好全域规划图

推动三生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区人大常委会聚焦高质量构建城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新空间,统筹谋划,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区、镇人大上下联动,全方位监督全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执行。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落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由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人大相关委室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在了解成绩经验的同时精准查找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全程把关、农工委全程指导、基层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听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执行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

“我们将监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工作置于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去谋划、去推进,以人大监督之力推动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事前主动介入开展监督,推动政府出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实施方案,建立纵向传导、横向衔接的“多规合一”工作机制,形成“一主城一枢纽四城镇”的城乡融合、联动发展空间布局。

打好全域整治基

推动城乡融合

“我们建立了由城乡融合、规划设计、农业农村、水利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智库’,专题审议王店镇红联村、新塍镇天福村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方案,并提出按照‘田土水路林村电技管服’全要素整治的理念设计,推动政府提升设计要求与标准。”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域土地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一招”。区人大常委会聚焦高水平城乡融合,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为载体,持续跟踪监督,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以及运河湾新城、嘉兴国家高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三大主力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区人大常委会建立问题清单+审议意见清单“双清单”“双交办”制度,把审议意见落实、问题整改作为监督工作重中之重,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时限,压实监督意见办理责任,通过交办—落实—再监督—再落实,形成闭环效应,促使政府审议意见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真正使人大监督实起来、强起来、硬起来。

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全程跟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竣工各环节,帮助协调解决立项、资金、招商等问题20余项;组织基层人大代表、整治区域群众代表和农业主体等视察项目推进,提出“提升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完善宜机化、数字化设施”“加快安置房建设,提高人、房匹配度”等意见建议共32条,以问题清单形式交主管部门整改落实……

架好产业融合梁

推动全域共富

为了助力政府做好土地整治“后半篇”文章,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针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三权改革扩面、强村富民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监督,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共同富裕。

据悉,区人大常委会审议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两非”整治等工作,提出深化“一块地”改革,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等建议,一体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多田套合率达到84%,居全省前列;开展种业强区专项监督,建议政府深入实施“全域整治+农业双强”,推动政府规划建设运河湾农业科技园,启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注重强链补链,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参与农业招商,促成禾天下、北大荒等种业、产业、食品加工项目落地。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城镇化、市民化、均等化”三化融合,组织开展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工作视察,有效推进城乡融合社区管理模式重构、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秀洲区推进城乡融合社区管理模式改革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融合促共富提供秀洲模式。

“我们坚持把‘解决人民想解决的问题’作为监督落脚点,重点关注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实现农户资产增值、居住环境变美、人民生活更富的幸福生活场景。”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