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科创赋能新质生产力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杨益波朱灿 梁依迈 姚洁

“找准前进的方向后,企业科研团队历时15年,投入研发资金8000万元,终于研发出新一代非剧毒氰化物电镀新材料——聚合硫氰酸盐。”6月15日,在杭州举行的常山环保电镀新材料新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仪式暨非剧毒氰化物电镀新材料聚合硫氰酸盐产品和应用成果发布会上,衢州巴菲尔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瑜玮兴奋地说。

非剧毒氰化物电镀技术,听上去陌生且复杂,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汽车、飞机、船舶等都离不开它,包括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都有着它的影子,涉及电子、五金、装饰、涂装、家具等众多行业。以前,电镀技术需使用氰化钠(钾)等剧毒氰化物,会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安全。2011年,国家将含氰电镀工艺列入淘汰目录,但一直以来,无氰电镀替代核心基础材料的电镀性能远低于氰化钠(钾),导致全国无氰电镀产业发展停滞不前,且工艺的辅助添加剂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占比超95%以上,成为我国无氰电镀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巴菲尔化学的非剧毒氰化物电镀技术不仅代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平,同时也填补了电镀行业绿色产品的空白,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是我们行业内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对水处理、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大有益处。”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理事长马捷在发布会上表示。

据悉,巴菲尔化学自2009年落户浙江常山以来,专注于颠覆性、原创性的剧毒氰化钠(钾)电镀替代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并于2013年成功推出自主研发的新型络合剂暨BF无氰碱电镀液,这也是浙江省首个非剧毒氰化物基础材料研究成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