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让市民在家门口享有“国家队”同质化医疗服务

深圳特区报

关注

“中山六院——宝安医院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胡莉 厉玉杰 文/图

6月12日至15日,由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深圳站)、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联合主办的2024年宝安消化疾病周学术会议在宝安举行,这是宝安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宝医”)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第一次联合主办学术会议,也是一次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由中山大学知名教授兰平和宝医院长邓颖担任大会主席。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幸思忠,中山六院吴小剑院长和胡品津教授等在开幕式致辞。

本次会议上,“中山六院——宝安医院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两家医院将加强合作,让深圳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在家门口享有“国家队”同质化医疗服务。

大咖线上线下“论剑”消化系统疾病诊疗

腔镜技能比赛、医患沟通答辩赛、科普技能演示比赛,12日下午,一场外科医师综合技能竞赛在宝医举办,这也是本次宝安消化疾病周学术会议的亮点活动之一。“这次比赛既有住院医师,也有主治和副主任医师,大家同台竞技,我很感谢医院提供这样的机会,促使我们持续精进医术。”宝医胃肠肛门外科龚志玉医生说。技能竞赛评委之一,中山六院专家李英儒表示:“外科医生要持续坚持缝合、打结等手术基本功的练习,我们希望通过大赛实现以赛促练,给年轻医生打造一个培养自信、补齐短板的平台,培养年轻医生更严谨、勤奋的品质。”

在中山六院——宝安医院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建设讨论会上,两家医院将加强合作,胡品津教授、兰平教授及吴小剑院长对该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中心将立足深圳,让深圳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在家门口就享有中山六院炎症性肠病诊疗“国家队”同质化医疗服务。

本次学术会议线上线下结合,举行了中国疝学院同学会深圳站暨食管裂孔疝培训班,大咖论坛,分会场包括消化内镜、胃肠、肝胆胰、肿瘤及护理等。

中山六院陈双教授、练磊教授、周太成教授和宝医贺德教授团队分别进行手术演示。

两院医疗资源加速融合合作成效初显

去年10月,这两家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今年1月合作共建正式启动,在宝医开展消化体系学科群建设,同时,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深圳站落户宝医。

肝胆胰腺外科、胃肠肛门外科、肿瘤内科和消化内科作为依托科室,今年1-5月门诊服务人次、住院服务人次、CD型病例、四级手术等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增加39.44%、1.04%、5.35%、11.3%。

两院还合作开展了面向社会的2000例免费肠癌筛查项目。筛查发现了数十例胃肠息肉和几例早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患者已经做了手术,顺利康复。因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些患者都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两院合作共建的创新之举,是由中山六院派出练磊、张敏、李英儒、胡华斌这4位专家常驻宝医,分别担任挂职副院长、科室常驻主任;“国之名医”“中大名医”兰平教授,“中大名医”陈双教授等多次到宝医出诊、会诊疑难病例、指导手术,在名医讲堂演讲;中山六院邹一丰教授、致敏教授、郭勤教授、李初俊教授、黎苗教授等50余名专家轮流到宝安区人民医院出门诊、查房、讲课、进行消化内镜操作培训等。

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幸思忠在致辞时表示,中山六院与宝医合作以来,宝医消化系统学科水平不断提升,肝胆胰腺外科、胃肠肛门外科等亚专科快速发展,希望宝医发挥好区域龙头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核心学科硬实力,为健康宝安建设贡献力量。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让更多的深圳市民受益,宝医和中山六院将继续在科、教、研三方面发力,为宝医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生队伍,让消化系统大病患者不出宝安,就能得到高水平的诊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