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利率处于较低水平 降息面临双重约束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魏国学看来,贷款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长周期基建项目融资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度减轻居民房贷利息压力,进而稳定投资和消费预期。

那么,当前利率水平是否合适,中性利率也是衡量的一个角度。中性利率属于实际利率,是评估货币政策立场的一个理论标准,如果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政策利率低于中性利率,表明货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在1.8%的较低水平,考虑通胀因素后的实际政策利率不到2%,仍低于中性利率,说明当前我国政策利率较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稳固的。

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

利率是否还有下调空间备受市场关注。权威人士表示,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客观来说,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

从内部看,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较上年末进一步下降15个基点至1.54%。利润是当前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来源,净息差继续收窄会影响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可适度减缓银行净息差收窄的速度,但又会影响居民端消费,而且还要防范出现手工补息等不规范行为。

实际上,在银行业规范手工补息的背景下,原来“虚高”的存款利息会回归正常,也相当于银行存款负债成本的回落,再考虑存量定期存款到期后重新定价的因素,此前存款利率下行的效果还在持续显现。

从外部看,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2023年以来,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5月,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幅度在100个基点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在7元左右;2024年初,倒挂幅度扩大至180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至7.2元附近;中美利差倒挂目前已达220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能继续保持在7.2元左右实属不易。专家分析,利率调整也需要考虑对汇率的影响。 

从长远看,降准降息将在工具箱择机而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国内有效需求仍偏弱,物价水平偏低,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货币政策空间充足,降准降息将在工具箱相机而动。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