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和美乡村的共富密码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农民日报

古看牛河梁,今学小平房。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以“牛河梁”为代表的遗址列为“古国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到牛河梁探源中华文明。毗邻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小平房村,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村集体收入入不敷出,是一个空壳村。而到了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3万元。33年如一日,小平房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三产融合、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从“山区”到“景区”、从“先富”到“共富”的振兴发展之路,走进向往的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朝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四个一”(即1个先锋村、10个精品村、100个示范村、1254个整治提升村)为引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小平房村被定为朝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先锋村,以共同富裕为精神内核,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党建领航,共富之路走得正

“一进臭水沟,步步踩石头,三天洗回脸,脖梗像车轴。”那些生在山窝、长在山沟的小平房村人,回想起当年贫穷、落后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平房村党委33年的领航实践证明,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小平房村被誉为“辽西第一村”,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小平房村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强村富民动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1991年,钱学余毅然放弃在城里的丰厚收入和发展机会,决定回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并担任村党委书记。

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坚持村级重大问题由村党委研究决定,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融合。小平房村用好“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大到投资办厂、工程建设,小到花草种植、卫生整治,大事小情都经过村党委、村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商讨决定。

小平房村党委着重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有效改善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励队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推动全村上下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小平房村党委副书记王志祥是2011年回村工作的,他说:“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从钱学余等老党员身上,学到了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劲头,还有就是一切为了小平房村的这种家乡情怀。”

一个村富不算富,2004年上级有意把愁水坑、石灰窑子两个“弱”村合并到小平房村,当时很多原小平房村村民是不同意合并的。村“两委”班子有效做好群众工作,通过发展集体产业,解决群众住房、用水、用电、出行等难题,以强村带弱村,实现了共同富裕。

“刚跟小平房村合并时,为了帮扶我们,我们种的谷子由村里以一斤2元的价格回收,当时的市场价才1元,村里有意给我们补点儿钱,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大家共同富起来。”回想当初合并时的情形,原石灰窑子村村民林国清感慨不已。

2023年,小平房村党委响应“党群共富”号召,与邻近的黄土梁子村、平安地村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共同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农机服务、物业管理、环境治理等,使黄土梁子村、平安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

“共同富裕之路是小平房村的传家宝,这条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钱学余说,“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让村民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三产融合,共富之路走得实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深化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小平房村交出的振兴答卷。多年来,小平房村始终坚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道路不动摇,先后创办多家村办企业,固定资产达3.5亿元,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纵观小平房村的产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资源开发型”经济、“产业带动型”经济、“服务创收型”经济这三个阶段。

从1991年开始,小平房村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村“两委”班子决定,采出的矿石统一销售、统一结账,头一年村里就提取了两万多元的管理费,还清所有欠款,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1993年,准确把握行情,大胆突破尝试,筹集资金100余万元,选设备、聘人才、兴办经济实体,建成铁矿石深加工铁选厂,发展以铁精粉加工为主导产业的“黑色经济”,当年投产见效,小平房村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1999年,小平房村迎来了村企改制的大潮,38岁的钱学余始终坚定秉公办事、维护集体利益的决心。

2006年至2009年,是小平房村发展的转型期。正当村办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村“两委”班子意识到资源型经济不可持续。享受到红利的小平房村,坚定地选择紧跟中央大政方针,决定走工业反哺农业转型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并明确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财富”的经济发展理念。

经过民主协商小平房村最终决定发展杂粮产业,建设无公害杂粮基地,种植黑土地小米1000亩、富硒小麦500亩,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发展模式,并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成面粉加工厂,村民利益得以最大化。

“原来家里种苞米不挣钱,6亩地包给村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南果梨,包地钱从每亩300元提到500元、700元,现在涨到1000元。”小平房村村民任尚三告诉记者。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建设5000亩果园,栽植南果梨树30万株,承包给有经营能力的大户,在增加村里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双赢”。延长产业链条,投资兴建南果梨深加工厂,建设保鲜库10个、酒窖1个和南果梨酒深加工生产线2条。基于周边地区蔬菜需求,村集体出资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220亩,以优惠价格租给村民,实现“村里搭台,村民唱戏”,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2010年以来,是小平房村发展的提升期。小平房村把文旅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将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走农旅共兴双赢之路。建成国家AAA级景区天秀山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

结合第一产业特色,建设以农业观光带、果蔬采摘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完善特色民宿、风情农家院等配套设施,全面形成集文化普及、旅游观光、田园体验、研学考察、休闲娱乐、民宿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目前,小平房村集体经济“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已经形成以铁精粉生产及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以南果梨种植及精深加工为主的林果业、以杂粮种植及精深加工为主的有机农业、以辽宁天秀山公园AAA级景区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产业相互促动、相互支持,奠定了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在村办企业、富民产业和利民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下,小平房村95%以上的农户都实现了拥有一个稳定收入项目,人均纯收入比30年前翻了几十倍。

精神富足,共富之路走得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让老百姓尝到甜头。

清晨6点刚过,一行自行车爱好者已经从天秀山骑回到村里,孩子们已经走在上学的路上。云起秀山,风过梨林,一条由铁道改建而来的景观水系穿村而过,一栋栋小别墅鳞次栉比,夏日的小平房村掩映在森林之中。这儿吸引眼球的,除了动人的美景,还有小平房村民昂扬的精气神儿,那是一种建立在富足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精神文化自信。

小平房村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修山治水工程,实现全村旧貌换新颜。聘请沈阳农业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对天秀山森林公园进行总体设计,投入1亿余元进行景区建设。南果梨生产基地果树集中连片、满眼绿色,果园里建有一条3000米观光长廊,不仅可以享受美景,还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

“一老一幼”牵动众多家庭,关乎百姓福祉。小平房村不断建设完善村标准化小学,教学楼、实验室和塑胶操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村里还建起高标准敬老院,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小平房村为村民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提供50%左右补助,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600元~2000元的养老补贴,为村民子女上大学发放2000元~1万元的资金奖励,保障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没有民生,就没有掌声。”村民陈文向记者介绍,小平房村持续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村里统一规划,建设别墅式二层小楼,已有520余户村民住进小别墅。全村主干道全部铺成柏油路,村民房前屋后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美化。村内供水站、供暖站、供气站、污水处理站一应俱全,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小平房村富裕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了。村广场内有篮球场和多种健身器材,建成“顺心议事亭”,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村里还设立了困难户补助金、大病救助金、大学生助学金、现役军人补助金等,支出500余万元用于村民生活和水、暖、电、气及各种福利待遇等。

前不久,村民王凤城儿子结婚,女方的家人就是在小平房村服务中心里住的。“比到城里住方便,环境还好,一日三餐都能安排,也不贵。”王凤城说,村民红白喜事都不大操大办了,村里既为村民省了钱,又倡导移风易俗,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

现在,小平房村已做到了“五个无”:无封建迷信、吸毒和赌博,无刑事治安案件,无不赡养老人的子女,无遗弃虐待子女的家长,无邻里纠纷及家庭暴力等现象发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小平房村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钱学余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还被选举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村民张桂昌一人承担全村4万米果树管道、10万米自来水管道、1.5万米供热管道的日常维护、3.6万平方米的供暖修理管护任务,被评为“感动建平十大人物”;养殖大户李业带领群众致富,被评为建平县十大杰出青年……

33年敢教日月换新天,小平房村始终坚持党建领航,持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生活愈发多姿多彩;33载勇踏共富路,小平房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把一项项扎扎实实的奋斗成果,传递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镌刻在家乡富饶的土地上。

浩荡东风拂过古老的牛河梁,小平房村在新时代的文明曙光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一幅共同富裕的实践画卷徐徐绘就、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