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新技术”引领桃产业提档升级

镇江日报

关注

本报记者 滕庆海

本报通讯员 李 颖 周末弦

眼下句容华阳街道三千亩桃正陆续上市,各类桃子的产量品质都好于往年。近年来,华阳街道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成立示范基地,创新引领桃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目前,街道桃树种植面积近3000亩,亩均产值突破万元。

“这一片150棵树的桃已被预订。”姐妹桃园负责人王巧娣告诉记者,她种的“日川白凤”水蜜桃尚未成熟便被预订一空。王巧娣说,她采用了独特的桃树“支撑技术”。

在桃树的挂果期,王巧娣利用支撑架将压弯的枝条稳稳固定,既防折断,又促进枝条“向上生长”。这让桃树宛如一把把小伞,获得更多光照。去年,王巧娣从国外学习归来后,在20多棵树上试验了这一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她将园中的600棵桃树都安装上这种支撑架。

在云塘村的福星家庭农场,早熟品种“中桃绯玉”已进入采摘期,农场每天都会接到上百箱的订单。今年,农场还新建了10亩避雨大棚,种上新引进的蟠桃品种。农场负责人任玉保解释,大棚能够减少因雨水过多导致的裂果、裂核等问题。任玉保将桃树种在大棚边缘,中间留出通道,这样除草、打药等田间管理都可以采用机械化操作。任玉保说,这是他在街道组织的多次外出培训中不断摸索出来的经验。

这两天,“新农人”杨德亮不仅要忙着收成熟的桃,还要关注新种的桃。这个“桃二代”接手桃园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造升级,改良土壤、引进新品种,让老桃园焕发新活力。今年,他与镇江市农科院合作,建立了一片标准化种植示范园。“示范园里有20亩‘柳条白凤’,这个品种大、甜、汁水多、果肉细腻、品相好,希望能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种植树立行业标杆。”杨德亮告诉记者。

示范园里,杨德亮还特别建设了5亩设施大棚,试验省力化“架式”栽培。“原来我们栽培的‘Y型’果树不太利于机械化操作,用铁架固定之后,桃子能在铁架两边固定距离内成熟,便于采摘机器人操作。”目前,首批桃树已经栽种完毕,预计明年可以挂果。

如何让“一颗桃”聚集成“一片桃”,引领和推动桃产业向现代化、机械化、数字化发展?华阳街道倾力打造了“四新技术”示范基地。基地集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新模式探索和新装备应用于一体,旨在促进对外合作交流、职业农民教学培训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基地占地35亩,其中桃种植面积30亩,目前园区的大棚和露天桃园已完成施工,预计于明年年初全面完工。

华阳街道农业农村局局长邰成刚表示,“四新技术”示范基地成立后,能进一步统一标准、树立品牌,延长桃产品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文旅相互赋能,推动打造句容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华福桃之乡。

加载中...